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民国第一个被国葬的人

阜阳日报 2018-01-26 08:49 大字

1915年11月18日,日本客轮“山东丸”号从天津码头起航。这一天,船上多了一名特别的旅客。

当他离开北京前往天津的时候,袁世凯的“首席谋士”杨度提醒袁:“此人一去,无异纵虎归山,放鱼归海,从此我华无宁日矣!”’此人,就是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出生,湖南人。从小聪慧的蔡锷,12岁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梁启超。

蔡锷从上海的南洋公学毕业后,17岁赴日本读书。蔡锷发现,读书改变不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于是在学成回国之后,于1902年二赴日本,就读于一所孕育出一批改变中国国家命运人士的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从日本学成归国之后,蔡锷立刻成为各省争抢的对象。

1911年初的时候,29岁的蔡锷已经做到了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的协统(旅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蔡锷于10月30日在云南发动起义,推翻了当地政府。革命成功后,蔡锷就职云南都督。蔡锷在担任云南都督期间,两次带头减薪,月俸由600元减到60元,只相当于一个营长的月薪。

一时间,云南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后,就惊动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

蔡锷当年想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湖南的亲戚只出得起2毛钱,直到到了北京,蔡锷才借到了1000元钱,而给他这个钱的人,就是袁世凯。

由此可见,袁世凯是蔡锷的“恩公”。

1913年10月,袁世凯调蔡锷赴京。

蔡锷在北京的两年,袁世凯表面上对他礼遇有加,先后给了他一连串的官衔,还几乎每天召见,说是磋商政要:其实是防他有变。袁曾对亲信曹汝霖说过蔡锷“有才干,但有阴谋”。

蔡锷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袁世凯的私心,但还是希望借袁世凯之手,建立起中国现代化的国防。

但是,让蔡锷没想到的是,袁世凯居然准备开历史的倒车——自己当皇帝了。

1915年8月,袁世凯称帝之前的准备运动已经到达最高潮,全国各省的督军签名“劝进”,蔡锷是第一个签名的。劝进表的签字,发生在1915年8月25日,而就在8月24日,蔡锷搭乘火车,从北京前往天津,与老师梁启超密谋了一整夜。梁启超在《护国之役回顾谈》中,透露了当夜密谈的结果,蔡锷认为:“若不把讨贼的责任自己背在身上,恐怕中华民国从此就完了。”

蔡锷的脱逃是一步步精心计划过的:先是离开北京到天津,然后从天津去日本,再从日本去上海,取道香港去越南的河内,最后再返回自己的基地云南。

1915年11月18日,也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是蔡锷逃脱袁世凯控制的最关键一步,那就是离开中国本土,取道日本再回云南。

1915年12月19日,历尽艰辛,蔡锷终于抵达昆明,开始起兵反袁。在其中一场关键的纳溪战役中,蔡锷护国军麾下的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勇猛异常,率兵拿下了这场关键战役。那个支队长就是朱德。

朱德后来回忆当时看到蔡锷时的情景:“他瘦得像鬼,两颊下陷,整个脸上只有两眼还闪闪发光。”

当时的蔡锷,因为患有肺结核,又加上长期劳累,已经病入膏盲。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以当时国内的形势.蔡锷和他的部队已经是一面旗帜,只要旗帜不倒,那些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人,就敢站出来。

1916年1月27日,在蔡锷的护国军与北洋军鏖战的时候,贵州响应,宣布独立。3月15日,广西响应,宣布独立。蔡锷趁机大举反攻,连战连捷。北洋军最终只能签订停战协议。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9月,蔡锷的肺结核已感染到喉部,话都不能说了。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锷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1917年4月12日,蔡锷遗体荣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

蔡锷,成为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国葬的人。(摘自《历史的温度》)

新闻推荐

山东农大农业科教基地落户黄三角

□王桂利杨宇报道本报东营讯1月19日,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东营市人民政府、山东省科技厅在东营签署共建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合...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