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2018年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解析④
□本报记者杨学莹
所谓创新,可算一个“元问题”,即能引起问题的问题。创新之路千万条,创新之路惟艰辛,到底如何才能找到通达彼岸的那座桥?
全省经济工作暨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抓住载体和人才两个关键,着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载体和人才,勾画出了山东创新的关键路径。
根据计划,2018年山东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着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科技供给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充分发挥载体作用
首推体制机制创新
山东省的国家级大院大所、一流大学少,针对高端科研平台缺乏这一劣势,近年来山东省争取了大量的创新载体平台,如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形成了“基础研究——工程化——产业化”各有分工的科技创新载体体系。
载体不少,关键在怎么发挥作用。比如由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等市6个高新区组成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用全省0.8%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的GDP,产出水平是全省的8倍,支撑区域发展初见成效,如何进一步发挥“旗舰”作用?
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认为,首先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如济南高新区的“大部制”、用人“双轨制”,青岛高新区的事业部制、全员绩效考核等制度,省科技厅将推动在6个高新区全面推广。在新建的载体平台推广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现代科研体制,从体制机制上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其次,“自创区”要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先行先试政策措施,布局特色产业,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为目标,布局海洋装备、海洋生物与制药、海洋新材料、绿色化工等产业,打造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蓝色产业聚集示范区,同时辐射其他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
在创新生态上,山东省将着力弥补科技金融、科技服务机构不足的短板,支持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组建政府为主导的“天使”基金,助推初创期、种子期企业快速发展;推广烟台高新区与省外大院大所协作、与当地龙头企业共同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做法,提高科技创新产出,实现建设高端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及团队为依托提升平台建设的良性循环;在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启动“蓝色汇智双百人才计划”,引进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在内的专业科技服务力量;谋划用好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的政策措施,推动创投基金大胆投入早期、初创企业,催生新动能。
改变“唯评审”做法
部分重大创新项目定向委托
集中优势资源,采取定向委托的形式搞重大攻关,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在高速列车攻关上首次试行了这种方式。但对省级来说,定向委托还是新鲜事。李储林说,山东省将改革以往科研项目“唯评审”“唯分数”确定立项支持的工作方式,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进行总体谋划、统筹布局和系统性组织。
去年以来,省科技厅增强问题导向,组织专家、基层一线人员分技术领域梳理提升山东省行业产业技术水平的重大技术问题,探索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
山东省是造纸第一大省,现在废纸进口受限,包装纸供不应求,而草浆造纸以往靠加碱蒸煮的化学制浆法,带来废水废液废渣污染问题,能耗大、污染重。针对这样的产业技术问题,山东省将选择优势科技力量,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以生物造浆技术的突破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能耗降低、无污水排放和废渣还田。
集中兵力打大仗。今后,省科技厅将总结定向委托的经验模式,紧密对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选择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委托龙头骨干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协同攻关,着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水平;深化对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的研判,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研究分析需求,做到精准施策;探索面向未来的技术储备机制,储备一批能形成先发优势的技术成果,为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支持。
激发人才活力重在政策落实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山东省现有“两院”院士不到广东、江苏的一半,“高精尖缺”人才、专业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怎样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人才?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18年,组织部作为人才工作牵头部门,要继续发挥千人计划、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的引领作用,引进培养高端领军人才,凝聚创新团队。
精准聚焦“四新”和重点产业需要,降低海外引才门槛,增加创业人才支持数量,探索“以赛代评”引进创业人才,完善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办法,更快速有效地评价、引进顶尖人才。
要用好人才,就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今年,山东省将抓紧推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等改革政策,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等难点问题,继续细化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等政策的操作落实方案,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当务之急是落实好政策。2017年以来,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极大地给科研人员松了绑、保障了科研成果收益权,但有的高校、院所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对政策在本单位的实施路径、各环节责任界定不清。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把山理工、青科大等4所科研体制改革试点院校的经验做成一个政策包,对全省高校院所的管理层不间断地培训,让广大科技人员了解政策、会用政策、得到实惠。”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山东网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惠民建议,应该通过体制创新,让体制内外的人才能进能出,打开人才“堰塞湖”。比如电力行业,名校毕业生优先选择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这些央企只招应届毕业生,他们去了就不敢离开;“体制外”企业求贤若渴,却很难招到一流高校的学生。他还建议,山东要把吸引人才的关口前移,可在名校设立奖学金,资助山东籍优秀学生毕业后回省工作。
新闻推荐
1月14日,28个督查组和102个巡查组共对“2+26”城市检查了1918个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响应具体点位,发现其中的22家企业(单位)存在涉气环境问题。存在问题企业(单位)中,15家企业(单位)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