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陌生女孩的来信“山东哥哥,谢谢您”
◥2017年暑假,“山东哥哥”(右三)和他帮助的贵州孩子在一起。“你们好,我叫金枝,是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贫困学生。”近日,本报创刊30周年之际,编辑部收到了一封陌生的来信。写信的是位名叫刘金枝的姑娘,在信中,她讲述了自己受助于本报以“山东哥哥”为名发起的助学活动,从而改变一生的故事。
本报记者陈玮张泰来
家庭困难面临辍学
“山东哥哥”寄来学费
2010年的5月12日,对于12岁的金枝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时的她,即将小学毕业,却面临着辍学。金枝的父亲患有先天性哮喘病和脑梗,干不得重活,全家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依靠着种地,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温饱已属不易,金枝初中的费用,更是让这个家庭无力负担。
正在她发愁的时候,她看到邻居家的小伙伴家来了一个大哥哥,那个大哥哥来拿着很多衣服、文具和书本,还塞给了跟她一样贫困的小伙伴一些钱。
看到那些她从来没见过的文具,金枝充满了羡慕,也许是她渴望而忧愁的眼神让那位大哥哥捕捉到了,大哥哥来到她的身边,细心地询问她的情况。得知她经历的困难,大哥哥拍着她的肩膀说,“我来帮你想办法”。
很快,大哥哥离开了村子。从小伙伴的口中,金枝记住了他的名字“隋刚”,大家都称呼他“山东哥哥”。
没过多久,金枝收到了平生第一份包裹。里面有故事书,好看的衣服,还有她曾经羡慕过的文具。在一个信封里,还装着500元钱,信封的落款是“山东哥哥”。
考上师范学院
想帮助更多孩子
金枝顺利上了初中、高中和大学,在这十年中,“山东哥哥”的包裹从来没有间断过,每个月她都会收到隋刚寄来的物品和钱,200元、300元、500元、800元,每一块钱,金枝都小心翼翼地使用。
隋刚还会给她寄《齐鲁晚报》,她经常会被报纸上励志的故事所感动,她记得有个失去双亲的孩子,虽然贫困,但是非常努力奋斗,考上了期望的大学。她知道这是隋刚在激励着她,这让她更加刻苦地学习。
在求学的过程中,金枝也有过放弃的念头,那是她上高二的那年,父亲突然病重,住进了县城医院,家里仅有的钱都用来给父亲看病。看着家庭贫困的样子,金枝再次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她写了一封信给隋刚,说了自己的想法。很快她收到了回信和1000元钱,在信中,隋刚对她说,你只要努力学习就好,其他的我来帮助你。
在那一年,她见到了那位“山东哥哥”,同行的还有齐鲁晚报的记者。他们给她带来了很多物品,临走还给她放下了500元钱。看到“恩人”,金枝激动地跑前跑后,这让她坚定了读下去的想法,她觉得,她并不是一个人,在她的身后,有“山东哥哥”的力量。
高中毕业,金枝考上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她说,她想帮助更多的孩子成长,像“山东哥哥”一样。
得知她考上大学的消息,隋刚立马给她寄来了生活费,嘱咐她好好上学。金枝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大学的超市、食堂找到了兼职,维持着家里的开销和个人的费用,她想尽自己的努力,而并不是只依靠“山东哥哥”的帮助。如今,21岁的金枝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幼儿园实习。依靠着实习的工资,她已经可以养活家庭了。
“这份恩情,
我会永远记在心底”
其实,金枝并不是隋刚唯一的施助对象。2010年5月,本报收到贵州山村一苗族女孩的来信,寻找多年资助她上学的“山东哥哥”隋刚。本报将女孩来信的消息进行刊登,一篇名为《隋刚哥哥,您在哪里》的报道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小女孩提供的信息,记者联系上这位“山东哥哥”隋刚。
随后,本报联合隋刚发起了“山东哥哥”助学活动,派出记者与隋刚一道赴贵州山区走访,对于贵州的贫困学生登记,联系爱心人士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后来,又将助学活动扩展到了山东、四川、青海,山东哥哥真正成了助学招牌,隋刚“山东哥哥”的名头也愈加响亮,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助学行列。
“得到了齐鲁晚报和山东哥哥的帮助,我想最好的回报,就是今后好好工作,像‘山东哥哥\’一样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想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对齐鲁晚报和山东哥哥的感激,这份恩情,我会永远记在心底。”
目前,隋刚的助学活动还在不断地进行着,去年夏天他还成立了专门的公益助学工作室,正有越来越多的贵州孩子受益于此完成学业。而金枝家乡也传来好消息,借助于当地的扶贫力量,基本没有了上不起学的孩子,村里贫困的老人们也经常得到急需的物品,那条坑洼泥泞的道路,也变成了平坦的大道。
新闻推荐
闲置空地升级生态停车场 青大附院(东院区)东南侧整治后可增加191个停车位
施工人员正在清运土石方。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海玉报道本报讯2017年12月29日上午,青大附院(东院区)东南侧空地车辆轰鸣,一堆堆方土被清运,一处处洼地被填平……别看眼下这片...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