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英才 吴雪松:扎根山影制作的“手艺人”
◥吴雪松照片□李剑波
1994年,吴雪松来到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山影”的前身),开始了一个“手艺人”的职业生涯。那时的山影因为“三连冠”的殊荣已经名闻天下,初来乍到的吴雪松满怀敬畏之心,暗下决心从剪辑开始学起,把影视制作这门“高大上”的手艺学精学好。
剪辑工作以秒为单位,以帧为刻度,需要把握的是一种精确的“分寸感”,吴雪松感到自己扣住了影视剧的脉搏。正是在与剪辑台共度的那段光辉岁月里,吴雪松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这种精神铸造了“鲁剧”品牌,也成就了吴雪松在山影的几次成长与角色转变。
吴雪松的第一次角色转变是从“剪刀手”成长为制片人。业内众所周知,有效的制片管理是一部影视剧完美运作的核心,因此在十余年的制片人生涯中,除了在“资本”把控的环节上尽职尽责,身兼制片人和剪辑指导双重身份的吴雪松更看重在一线的创作当中做最大程度的努力。
200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创作一部全面展现知青群体电视剧的要求。面对此前从没有创作者有胆识有气魄把“知青”这两个字放在荧屏中央的创作现实,吴雪松积极协助编剧梁晓声和总导演张新建对《知青》剧本进行创作和修改,带领剧组辗转七省十市,历时七个月,行程一万七千多公里,安全高质地完成了暴风雨、暴风雪、山火、泥石流等多种灾难性场景的拍摄,在投资规模、拍摄周期和拍摄难度上创造了山东电视剧拍摄史上的一个记录。
2012年,青岛市委宣传部牵头策划创作一部反映近代青岛历史风貌的电视剧。吴雪松组织协调剧组各部门克服重重困难,与全体演职人员共同努力,完成了电视剧《青岛往事》的制作,真实再现了青岛开埠时期的社会风貌,反映了第一代青岛移民的创业之路,展示了青岛的城市文化底蕴和青岛人的拼搏精神。
2013年,吴雪松又接受了电视剧《老农民》的创作任务。为了赶在“一剧两星”播出新政实行之前完成该剧的播映,吴雪松带领主创人员争分夺秒赶抢进度,在2014年8月上旬完成前期拍摄,又在四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60集超大体量的后期制作、送审等工作,确保了《老农民》于2014年12月在四家上星卫视黄金档顺利播出,该剧被专家誉为“新中国建立后首次用全景式视角为农民树碑立传的作品”。吴雪松认为,《老农民》与《知青》一样,体现了从50后到70后三代山影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对剧中反映的时代感同身受,拍摄那个年代的人和事既是他们的情感需要,更是一种职责所在,这些影像故事不仅有助于80年代之后的中国人理解他们的父辈,更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因为在制片人岗位上的突出成就,吴雪松迎来了在山影的第二次角色转变——出任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山影出品,必属精品”的美誉此时已经传遍大江南北,盛名之下,吴雪松不仅要对每一个项目的具体运作负最大的责任,同时也要在新项目的遴选上下足功夫。电视剧《大运河》是新时代下山东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主旋律作品,筹备初期,吴雪松依然坚持“用脚步创作”的方式,带领主创部门深入运河沿岸进行必要的采风和深入的采访,剧本精细打磨几易其稿,甚至两度推迟开机时间。这部重量级新剧现在正处于紧张的拍摄当中,吴雪松坚信,这又将是一部不负众望的精品佳作。
新闻推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各省份陆续公布的2018年经济工作安排中,“高质量发展”成为高频词汇,山东、海南等还明确提出要摆脱“GDP崇拜”。如何确保高...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