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路网”架起市中发展“快车道”——“1+446”助推“品质市中”攻坚突破系列报道之一
如今,翻开市中区新地图,可见内畅外联的“大交通”格局跃然纸上,这也拉开了市中城市发展建设的全新框架。
2017年10月27日24时,备受全市关注的二环西路南延高架路仅用时17个月就实现试通车。沿着二环西路高架向南行驶,行至尽头就能与绕城高速南线相连。在高架路和高速路的交接口新建了一个高速收费口,站名叫“市中”。从这里驱车只需不到30分钟,就能斜穿市中心到达东北部城区;
玉函路隧道通车后连接起二环南路快速路、北园高架和北绕城高速,让辖区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快速路网“中轴线”;二环东南延长线试通行后,高速路快速路实现互联互通,泉城高架快速路闭环成网,高快一体路网基本建成……2017年末,市中辖区内的道路建设不断传出喜讯。
从空中俯瞰市中大地,一条条大通道犹如一条条动脉,连接了东西、“拉近”了南北,将各功能板块紧密相连,成为推动市中全域发展的“轴心线”,深化产城融合发展的“直径线”,托举产业发展的“腾飞线”。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脉络通,百业兴。当前,市中区正着力打造“品质之区”,紧盯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在老城区做好“腾笼换鸟”文章,在新城区做好筑巢引凤文章,通过谋全域、谋新城、谋产业、谋配套、谋思路,坚持“产城融合、精明增长”理念,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全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让“品质市中”释放新活力。
不难想象,市中区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对全市治堵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周边地域带来经济、民生等巨大利好。随着各片区路网逐渐闭合成型,将交通“瓶颈”一一打破的同时,连接起一条快速发展的产业带,让市中区西、南片区发展借力拾级而上。
2017年12月23日24时,玉函路隧道通车。顺着这条路一路南行,感受到的是市中创新驱动的不竭动力:自北向南,从顺河高架沿玉函路隧道行驶至南头,半径2公里内的山东新金融产业园、星工坊·飞尔姆乐园及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正加速实现产业发展升级转型,进一步促进市中区产业和要素集聚,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重要的支持。
2017年12月27日24时,济南二环东南延长线试通行。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市中区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自搬倒井互通立交西行2公里,坐落于此的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正蓄势待发,项目定位于集“政学研产展商娱”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新型科技园,未来将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天堑变通途”。二环东南延长线的畅通,除了对市中区南部几大产业项目的成熟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外,大交通还将西南部片区的生态品质呈现给市民。自此一路西行,穿过老虎洞山隧道及石房峪山隧道,直达二环西路南延高架,沿途可见一台台机械轰鸣作业,一项项工程正加快推进,周边岳而城中村改造项目、前魏华庄村旧村改造项目建设奔腾不息,仿佛触摸到疾步向前的强劲脉动。
建设大交通、拉开大框架、推动大发展。每一个在市中出行的市民都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出行,深切感受到品质城区道路畅通的恢宏气度。驱车行至玉函路隧道,只需10分钟便可从经十路直达二环南路,以此为轴,向西可从二环南路快速路直达二环西路高架,向东行驶15分钟直达搬倒井互通立交。完善的路网助推市中西南片区崛起,不仅让片区发展品质更好,还推升片区环境品质,最终落脚在“民生品质更实”。
展望未来,在“1+446”工作思路引领下,交通大动脉让“品质市中”发展驶入“快车道”,众多项目将作为强劲引擎借势发力,助推市中区争当现代泉城建设的“排头兵”。
(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宋洪慧)
新闻推荐
钟芳近日读陆游的《菘园杂咏》:“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锄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似一幅洋溢着浓郁田园风情的水墨画映入眼帘,诗里的“菘”,是白菜的雅名。之所以得名为“菘”,乃是...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