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药”职的幕后英雄 ——记市立医院药剂科原主任、主任药师侯立文
本报记者 王兆虎 通讯员 孙传传 有人说:医生是救死扶伤的;护士是打针喂药的;药师是照方拿药的。 其实药师工作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除了拿药,还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还要为病人千里跋涉调配药物。 药师可谓救死扶伤的幕后英雄,在市立医院,就有一位一直默默奉献的药师,他就是药剂科原主任、主任药师侯立文。 敬业奉献 筹建制剂室 侯立文1971年调入市立医院工作,1973年赴省立医院药剂科进修学习一年,同年受医院派遣前往山东医学院药学系深造,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受命参与筹建医院制剂室。 筹备工作困难重重,没有图纸,侯立文就利用其科协会员的身份求助当时的枣庄矿务局的高级工程师免费设计图纸,没有流水线和工艺设计方案,就去求大学老师和同学帮其设计方案……经两个多月的筹备,终于成功建成生产10%葡萄糖、0.9%生理盐水等近100品种并集普通制剂室、药品质量检验室、灭菌制剂室为一体的制剂室。 侯立文参与筹建的灭菌制剂室是全省唯一一个一次性通过原山东省卫生厅组织验收的制剂室,制剂室生产的医院大输液灭菌制剂满足了医院近20年的临床需要,且从未发生过输液质量问题。2000年10月,灭菌制剂室顺利通过了省药监局《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验收,当时普通制剂品种达135种,走在同级别医院前列。 千里跋涉 为患者调配药品 1980年,医院一些高烧不退、半昏迷的病人急需白蛋白、红霉素等药品,时任药剂科副主任的侯立文只能立即坐晚八点的绿皮火车,于凌晨一点多到济南,深夜从省立医院购买药品,凌晨两点多背着药品快速跑步几公里到火车站,赶坐火车于翌日早九点回到医院。直到看着大夫给重症病人用上药,他才去食堂随便吃点饭…… 这样的情况每月至少有三四次,持续了近5年。侯立文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只要患者需要,他二话不说,直接上路,想方设法为患者调配药品。他说,“再苦再累都不怕,只要能够治病救人,跑几天几夜我都愿意”。 全面推进 助力学科跨越发展 1984年,侯立文被任命为药剂科主任。他重视科室科学管理,制订、完善了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优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病人取药等候的时间,提高了药品周转率,医院服务质量得以提升。 在此期间,他编发了200余期《枣庄市立医院药讯简报》,促进医院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先后在院内外讲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业务讲座30余次;组建了用药咨询室,让中级职称及以上药师轮流值班面对面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成立处方点评组,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结果通报有关科室,被称为处方“啄木鸟”,有效降低了每张处方的金额,减轻了患者负担。 侯立文全方位推进药剂科的各项工作,使药剂科蒸蒸日上,1992年5月成为原山东省卫生厅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第一批达标先进科室。 创立临床药学室 做合理用药的把关者 早在1989年,侯立文敏锐捕捉到临床药师的价值和开展临床药师工作的必要性。他组织创立了临床药学室,率先在鲁南地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病例讨论,参与疑难重症患者的会诊,收集汇总药品不良反应,开办《药学简讯》为临床提供用药咨询……在他的带领下,临床药学迅速发展,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临床药师工作获认可程度日益增加。 一个在别家医院治疗数月的50多岁肝炎病人,突然病重高烧、昏迷,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病人无奈转院至市立医院以寻求一线生机。医院通知侯立文前来会诊,他仔细查看了病人的病史、用药史,提出的建议被在场专家都采纳,第二天病人慢慢苏醒,几天后病人病愈出院……20年后病人家属见到侯立文依然百般感激。 在救死扶伤的舞台上,侯立文不是主角,默默地坚守着幕后英雄的角色。尽管不被患者所熟悉,心里却满满地装着患者,执著而坚定地为患者奉献着他的热情与汗水。
新闻推荐
蒙山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留下“美丽乡愁”□本报记者 付然锋 曹鹏飞通讯员 孙晨然
隆冬时节,行走在蒙山旅游度假区的乡间村落,总有画中游的惬意感。温室大棚里挂满枝头的西红柿长势喜人;乡村大舞台上,老乡们表演的节目精彩纷呈;一座座整洁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通往田间地头……这...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