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向左 求职向右
12月25日,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落幕。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报考人数238万人,相较于去年增长了37万人。而山东考研人数也是连续3年增长。是什么催生了考研热?此前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人,也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有针对考研学生的调查显示,“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考研向左,求职向右,随着毕业季日益逼近,万千考生又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考研升温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主因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相较于去年增长了37万人。纵观近几年山东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后,随后的3年则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报考人数为161517人、2017年为186664人、2018年为213803人。2017年非全日制考生首次纳入统考,是人数激增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同样包含非全日制考生的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仍比2017年增长了2.7万人,也就是说,从整体环境来看,考研热还在升温。
为什么考研?这个问题杨苓(化名)已经问了自己不下20次。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她释怀了。“只要尽力了,结果不重要了。”杨苓说,起初考研的一大动力就是改变教育“出身”,当年因为高考失利,她并没有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希望能通过这次考研改变命运。杨苓坦言,对于求职她有点没底,备考过程中,她也曾动摇过,也尝试投过几份简历,结果都石沉大海。“研究生的就业平台会比本科生要好一些吧!”杨苓说。记者在甸柳一中考点随机采访了多名考生,像杨苓一样,表示考研是为了将来就业更有把握或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确实是“主流想法”。
12月23日,中国教育在线与微博教育联合完成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发布了对考研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占比为72.41%;排名第二的原因是“通过考研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占比38.66%;“比较茫然,还没做好就业准备”的有29.76%;“对学术研究感兴趣,想走科研这条路的”有24.86%;21.05%的受访者选择“作为就业备胎”;另有10.53%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原因。
1.6万国考岗位5000多个“仅限本科”
前些日子,一位公考专家发表在网上的文章——《被抛弃了!2018年国考没有一个能报的岗位,没有一个!》,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在这篇文章之后,两百多条留言全部来自被国考“抛弃”的学生。
而在国考报名前,物流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小孙曾向记者诉说了这样的困惑。“我明年研究生毕业,国税局有一个岗位招我们这个专业,但学历要求是‘仅限本科\’。”小孙说,他还专门咨询过,能否不提研究生学历,按他的本科学历报名,但对方回复,即使他放弃研究生学历也不能报名,因为那个岗位只招应届本科毕业生。
记者统计了今年1.6万个国考岗位,发现有5000多个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是仅限本科,几乎占到了所有招考岗位的三分之一。今年国考中涉鲁岗位有871个,其中有74个岗位对学历的要求是仅限本科,仅限硕士研究生的有32个,而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最多,为628个。
其实早在2016年,专家就曾解释过这个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有些岗位仅限本科生,并不是因为研究生干不了,而是担心“屈才”。本来本科生就能做的工作,让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做,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和过渡消费,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仅限本科”是对人才的尊重。
企业重学历不唯学历本科生与研究生薪差不明显
查看往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各驻济高校的总体就业率基本都在95%左右。本科生就业率与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相差并不大。比如,山东大学2016届毕业生共11368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89%,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4.54%;山东建筑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37%,而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7.5%。
很多人更希望3年读研后,能换来一个更高收入的工作。3年的时间成本真的一定能收回来吗?11月25日,在山东大学举办的秋季就业双选会上,记者随机调查了10家用人单位,本科生与研究生起薪相差多在
千元以下。“相比学历,我们更看重学生的能力。”一家
大型国企招聘负责人介绍,进入企业后,研究生和
本科生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研究生比本科生
起薪多100元。“我现在基本工作只比本科生多
200元。”研究生学历的小周告诉记者,她在单位工作了5年,与同批进入单位的本科生相比,她的基本工资只比本科生多200元。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三年大学本科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都在持续上升。更重要的是,本科教育在三年内的
回报非常惊人。2013届本科生在工作三年后,薪资增幅达到87%。如果进行横向对比的话,2012届本科生工作三年后平均月入6402元,而2012届本科毕业后选择读研三年的硕士生,平均起薪为6206元,比前者少了近200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眼下高烧不退的“考研热”,说到底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很多考生是带着非常强烈的功利色彩去考研,应改革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学生理性考研。(本报记者 朱士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陈松)12月4日,在九羊集团会议室,长江学者、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学伟与山东九羊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吕学伟教授是今年莱城区人社局实质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