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烟山下培沃土 育才当看山工院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深化改革精耕细作促进创新发展回眸
□本报记者徐永喜吴晓强 本报通讯员仵强
今年10月14日至1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特大喜讯:在这里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15金7银8铜12个优胜奖的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来自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学生选手袁强获得了工业控制项目的金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实现了山东省世赛金牌零的突破,同时,也是该院发展历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作为山东世赛首金获得者袁强的母校——山东工业技师学院自此有了一个新的光环:培育职业技能才俊的基地、打造世界冠军的沃土!
特色一:
依靠过硬队伍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作为省人社厅直属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建院以来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在专业设置上与时俱进,突出以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工业控制、汽车工程、印刷工程、信息技术等工业制造类专业为主,先后构建了6个系部、26个专业,为锻造工业技能才俊,培植了深厚的沃土。
“时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该院院长邱尔臣告诉记者,近几年,学院根据人工智能和机器换人等未来工业发展方向,增设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专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需求,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加速对接中国智能制造。学院将以袁强同学世赛夺金的契机,加强世赛成果转化,并号召全校师生以实际行动,学习袁强同学努力拼搏、奋勇争先、为国争光的精神,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据了解,该院已做好迎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充分准备,为对接世赛选拔赛,该院已储备了超20个项目。
在邱尔臣院长看来,袁强夺冠并非偶然,学院打造了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实训基地,基地内所有教练均技术过硬。袁强学习能力超强,综合素质高,同时具有精益求精、愈挫愈进的钻研精神,除了他本人的足够努力外,与他的整体优秀教练团队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镁光灯下手捧冠军奖杯的袁强在其获奖感言中,一再提及他的教练团队,在世赛夺金的背后是那支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技能精湛的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教练团队在默默工作、甘愿奉献,表示应当把胜利与荣耀归功于教练团队,因为他最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幸运摘取胜利果实,是因为站在了这支教练团队的肩膀之上。团队教练们的感人事迹虽无法在闪光灯下一一呈现,但他们的身影却常伴选手左右;备战时,他们比选手更辛苦,比赛时,他们比选手更紧张,获胜时,他们比选手更激动。
学院瞄准培育优秀技能人才,勇夺世界冠军大目标,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建成了8座专业实训中心,世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等项目相继在学院落户。同时,学院为每个专业配备了最好的实训设备,为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来三年,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校园规划建设,逐步建成图书馆、产教融合教学楼、文化长廊等设施。同时,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筑牢学院发展的人才基础。有鉴于此,邱尔臣表示,技能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将重点面向“中国制造2025”,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投入,推动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时下的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每一届领导班子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带领全体教职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他们都在为将学院打造成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而不懈努力。
邱尔臣还向记者透露,鉴于学院的良好教学环境,袁强同学已决定留校任教,目前,正在精心指导训练学院选拔出的42名世赛工业控制项目“种子”,渴望带领学弟们创新创造,勇往直前,力争让大家人人实现冠军梦。
特色二:
依靠办学“利器”
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战略快速推进,技能人才和技工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技工教育发展的政策,为学院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该院主动适应国家和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完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坚持“稳定规模,发展内涵”的工作总基调,按照三个一流的工作标准,继续开展三项创新,依托“六个扎实”,努力推动学院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力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
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充分发挥工业控制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实训设施建设,改进日常教学工作,推动各专业教学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大赛奖励机制,调动师生参赛积极性,逐步形成长效机制。继续深化“四化三结合”教学改革,大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积极争取技工院校省级科研项目,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统筹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联合开展生产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实训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扎实开展招生就业培训与办学机制创新,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办学规模是学院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始终重视和加强招生工作。继续坚持全员招生工作机制,确保办学规模保持在10000人以上。巩固“深入基层,促进融合,激发办学活力”专项行动成果,不松劲,不断线,常态化,努力形成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和内涵,拓宽学院和学生的发展空间。
扎实推进基本建设工作,实现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持续开展校园基本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抓好文化中心工程建设和技能文化长廊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供暖燃气锅炉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学院公共服务功能。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学院综合管理水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工作机制和月例会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按照“树一流目标,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质效。
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工作,打牢学院人才基础。着力打造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按照“高端为主、统筹兼顾、先急后缓、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制定教师引进规划,健全客座教授和特聘专家引进机制,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
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完善文明建设机制,成立学院文明建设工作领导机构,把文明建设与教育教学中心任务相结合,与学院工作实际相结合,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人人支持建设的良好局面。建设职工之家、老干部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
特色三:
依靠坚强政治保障
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党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如此。为此,该院在抓好党建统领作用的过程中,着重突出“五个强化”。
强化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学院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广泛采用专家讲座、党课培训和红色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按照“三会一课”要求开展党内组织生活,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探索学习教育新模式,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净化,时刻提醒自己是共产党员,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履职能力。学院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党委领导班子全面从严治党“四个责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职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专题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党支部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能力。
强化廉政建设,防范廉政风险。着力推进学院纪检机构“三转”,落实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建立廉政教育常态化机制,强化日常监督,注重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存在的“小事小节”,及时进行谈话提醒、约谈批评,对于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调查。
强化作风建设,强化纪律意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学院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是禁止群众做到的,学院党员干部必须坚决不做。按照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从日常做起,从细节做起,长抓不懈,久久为功,强化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逐步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转作风树形象的良性循环。
强化群团建设,汇聚发展合力。学院把群团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与监督的作用,主动听取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
新闻推荐
11月27日,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副秘书长高亚莉一行对区妇幼保健院“母婴友好示范医院”创建工作进行现场评审。区卫计局副局长任德斌陪同。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检查,对医院创建工作作了全方位细...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