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刻瓷艺术大师张新中 把陶瓷上每个画面都刻出生命力
创新,是人类艺术发展的生命,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在用毕生心血去追逐,张新中也不例外。张新中,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刻瓷艺术大师,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出生于博山古窑村追梦于刻瓷艺术,他的一生都与陶瓷有关,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作品题材、技艺上不断创新,在景象万千、人才辈出的博山独成一格,创作出了富有创造性、时代性的千古之作。对他而言,陶瓷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是他艺术人生的主角,他要做的就是赋予每个角色鲜活生命。中国刻瓷艺术大师张新中
张新中:1965年生于山东淄博博山,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2004年被省陶协授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被省轻工办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被授予“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被授予“中国刻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十大最具收藏与创新力大师、中国陶瓷协会刻瓷研究会研究员、山东省陶瓷协会理事、山东博山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博山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淄博张新中陶瓷艺术馆馆长、中国刻瓷艺术网签约大师。
十年,一鸣惊人
经典,偶然天成
张新中从小浸染陶瓷文化,颇有天赋的他19岁从博山陶瓷学校毕业后,考入博山陶瓷厂科研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牛顿曾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张新中就是如此,他的艺术起点非常高,当时淄博陶瓷界的“冯氏三兄弟”全国著名,他就跟随冯乃庄学习陶瓷彩绘、跟随冯乃江学习刻瓷艺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张新中深知博山陶瓷厂人才济济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扎根基层,学习彩绘、刻瓷的同时,对陶瓷的烧制、喷釉等环节也虚心研究。
“十年磨一剑”似乎专为张新中而生。从1984年入厂到作为艺术新人一鸣惊人,他用了整整十年。1994年,张新中运用陶瓷工艺中的七种手法“浮雕、堆雕、喷绘、手彩、窑变、刻瓷、开光”创作了艺术作品《春韵》,画面上枯藤、绿叶、新芽、鲜花融汇交错,这幅作品不但技艺创新,而且画面灵动,当年获得了山东省陶瓷创新评比彩绘类唯一金奖,在淄博陶瓷博览会上一亮相就引来好评如潮,成为张新中的成名作。
张新中十年积淀,终成一绝,该作品的艺术成就至今难有人超越。而创新对张新中来说,不仅是一种理念和追求,更是一种实践。当他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刻瓷上后,又开创了“喷彩刻瓷”和“匣钵泥堆雕刻瓷”。喷彩刻瓷是指在盘子和瓷板的生坯上按照构思施釉,然后放入窑中经过1200℃的高温烧成后,得到构思相近但不尽相同的彩色瓷盘,然后再根据瓷盘画面进行二次创作,最经典的代表作当属《双鱼图》,至今仍被摆放在张新中陶瓷艺术馆最显眼的位置。
当时张新中烧一个黑釉盘,烧制过程因温度过高造成部分地方成了白色,还有的地方有气泡,他不忍心丢掉这么大一个盘子,一直想怎么拯救它,却百思不得其解。“当天中午妻子正好做清蒸鳜鱼,当我看到鱼鳞时突发奇想,何不将这些气泡变成漂亮鱼鳞呢!“张新中立刻创作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一条略显孤单他又在画面上方画了一条小鱼,画面"瑕疵"反倒成了“神来之笔”。
“匣钵泥堆雕刻瓷”,也是张新中的偶然发现,经过他的巧妙构思成为陶瓷一技,简而言之就是用匣钵泥体现浮雕的效果。喷彩刻瓷和匣钵泥堆雕刻瓷,两种刻瓷新技艺,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张新中30多年的艺术锤炼和尝试,让他对陶瓷的烧制、喷釉、刻瓷、彩绘等能做到运用自如、推陈出新。
比如,今年陶瓷界都在创作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作品,张新中的窑变刻瓷《丝绸之路》系列瓶却别具一格、清新典雅,塞外意境跃然瓶上,该作品获得了今年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和第二届中国刻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
这就是张新中,一个视创新如生命的刻瓷艺术家。正是这种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让他永葆艺术青春。截至目前,他已有60余件作品在全国全省陶瓷评比中获大奖,还应邀为中外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刻肖像,刚出版的《中国陶瓷百年史》记载了张新中大师的业绩,从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刻瓷艺术界的地位。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弘扬宣传淄博陶瓷文化作为己任,多次参与国内外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的打造做出了积极贡献。
(晚报记者刘洪霞沙红翠)
新闻推荐
市民赵女士问:我患糖尿病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自从确诊后每天三餐都要服药,也常有饭前忘记服药,饭后才想着补上的情况,一直以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最近看朋友圈有人分享,降糖药吃晚了,治疗效果会大...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