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关中重阳民俗琐忆

西安日报 2017-10-28 06:20 大字

○张友直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节。扰起了游子们浓郁的乡愁,这也是人们敬老爱老的佳节。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登高节、九月九、茱萸节等,有登高、赏菊、佩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在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唐诗中也多有描述,比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去关中农村将重阳节叫“九月九”,因地域、文化、饮食等差异,各地的习俗也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除登高、赏菊等外,在人伦感情方面主要有两大主题,一是走亲访友,二是敬老。

有句谚语说得好:“不追九月九,亲戚两手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关中农村人在重阳节这天都要走亲戚。农历九月初,秋收已完成,恰好是农村人一年之中难得的闲暇时节,亲友之间礼尚往来正是时候。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人们带着自家蒸的花馍、枣糕等简单的农家食品,走亲访友,嘘寒问暖,议着庄稼收成,说着农家亲情。俗话讲:“吃韭菜,有钱难买九月九”。这时候地里的韭菜,是由秋入冬前的最后一茬,也是味道最美的时候。主家准备待客午饭,往往是大家齐动手,包一顿韭菜饺子,连汤带汁热气腾腾。据老人们回忆,在关中一些农村,娘家还要给女儿和外甥送火红的柿子,表示日子红火;在咸阳一带,还要为新婚女儿送枣糕,“枣糕”的谐音为“早高”,意寓一对新人“步步高升”。

送“敬老鞋”表孝心。在周至一带农村,至今还保留着遇节庆给老人送鞋的习俗。一年之中有两次:一个是在闰月年,女儿要给娘家父母送鞋,另一个则是重阳节要给亲戚老人送鞋。过去农村庄稼多,地里农活繁重,鞋最容易磨损穿烂,因此,子女或晚辈都会在重阳节看望老人时送一双舒适的手工布鞋,表达孝心。如今,农村生活节奏加快,农村妇女都忙着务工挣钱,几乎没有人再一针一线手工纳鞋了,送“敬老鞋”也都改为送商场买来的成品鞋子和衣服了,也算是给老人过冬准备所用。

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结合,成为老年人的一大节日,“尊老、敬老、助老”成为核心主题。在重阳节这天,各单位一般都会组织那些退休老职工登山游园,子女们也会陪着长辈到郊外秋游,感受大好河山,享受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山东文创领军人才短期研修班开讲

本报10月26日讯(记者王淑文)为推动山东地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济南大学创业学院与海峡两岸文创学院(济南)联合举办山东省文创领军人才短期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于27日开讲。据了解,本次研修班通过集中实...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