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画院、中华艺术宫等与上海美院合作四个研究中心
9月26日,上海文教结合项目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南院启用仪式在上海美术学院南院(真大路520号)举行。未来上海美术学院南院将成为研究生教学、拓展校内外合作教育平台而租赁的过渡性办学空间。中国书画教学创作研究中心、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等文教结合建设中心入驻其中。这也是上海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美术类高等院校在新体制新机制运营下建高水平大学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上海美术学院南院
集聚美术资源,共建文教结合中心
早在2017年7月,上海美术学院与上海市教委、市文广局及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雕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合作内容包括各美术馆为上海美术学院提供展览空间,并支持上海美术学院参与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城市文化氛围营造等重点工作。
此次,将合作共建细化到文教结合建设的四个中心——中国书画教学创作研究中心(上海美术学院、上海中国画院)、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上海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刘海粟研究中心(上海美术学院、刘海粟美术馆)、近现代美术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上海美术学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代表研究中心讲话,他表示,“在合作共建中,学校和艺术机构将着力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上海的美术资源,在人才培养、作品创作、学术研究、文化服务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推动上海美术事业的繁荣。”
未来上海美术学院将配合对中华艺术宫馆藏文献,上海近、现当代艺术史等开展研究,系统培养艺术研究与美术馆管理专业的硕博高端人才,建设青年策展人后备团队,并将以课题制的方式整理研究“华君武日记”、“夏阳与中国现代美术”等文献;并共同推动上海美术创作,打造学术高地。
此外,由刘海粟之女刘蟾担任名誉主任、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朱刚担任主任,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担任执行主任的刘海粟研究中心,计划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教学和协同合作,陆续编著并出版《刘海粟全集》、《美术馆学丛书》、《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大系》,并策划“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研究系列展”暨学术研讨活动,还将全面深化进行以刘海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创作、传播的系统研究;全面深化进行近现代美术史、近现代美术资源的基础研究。
中国书画教学创作研究中心、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刘海粟研究中心、近现代美术历史文献研究中心授牌(从左至右:吴孝明、肖谷、朱刚、李磊、施大畏、翁铁慧、陈建荣、冯远、宗明、汪泓、丁晓东、刘蟾)
除此之外,上海美术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美术创作研究所、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所、当代艺术研究所也在同日授牌。四个研究所分别聘请了上海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理论家卢辅圣为所长。施大畏代表研究所表示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美院发展。四个研究所的成立,旨在以新机制聘任业界名师大家加盟上海美术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学院师资力量,培养高端人才,并率领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实践性重大问题研究,承担传承创新海派文化使命。
上海美术学院与沪上四大重要的艺术机构的联合和四个研究所的成立将对打造都市艺术教育品牌、集聚上海美术资源、传承上海美术教育文脉、凝炼上海高等美术教育特色、提升上海美术教育水平起到长足的作用。
南院内部空间
南院为过渡空间,宝武“不锈钢地块”将建美院新院区
2000年开始,上海美术学院的教学主要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上大路99号)的一栋四层小楼中进行,尽管当时建设理念是最新的,但随着学院扩招和各种新艺术门类和样式的兴起,上海美术学院的教学空间不免拥挤,新启用的上海美术学院南院是美术学院为加强研究生教学、拓展校内外合作教育平台而租赁的过渡性办学空间。
南院内部空间
上海美术学院南院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集聚了上海、全国以及国际的艺术资源,形成了以上海美术学院为中心点,引进企业、艺术机构、国内外专业院校联合建设工作室,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构建基于问题导入的研究型工作室、基于市场导入的实践型工作室和基于流派导入的名家工作室,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而根据宝武集团、宝山区、上海大学的战略合作,三方在宝武集团“不锈钢地块”将共建上海大学上海美院新院区,此地块地处长江码头,是一处拥有厂房、码头、铁路的工业遗存,经过改造后上海美术学院将整体搬入。这也将促进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产业积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
新闻推荐
山东博物馆今天推出年度重磅大展——“中国简帛文化展”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简帛文化盛宴
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擒庞涓》马王堆帛书《养生方》尹湾汉牍《神龟占》▲居延汉简《永元器物簿》马王堆汉墓导引图(摹本)2□本报记者赵晓林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