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一座城市的微光

泰安日报 2017-09-25 10:35 大字

□顾二月

从便利店购物出来,习惯性地想买份报纸,却发现报亭没了。

报亭开在便利店旁有十多年。但凡开张,杂志排得像挂万国旗般神气整齐,报纸也很小心地用塑料布盖着。虽说亭外铁壳上有不少风雨的斑驳,但总的来说未曾露出一丝当下许多报亭常有的破败感。所以,它的消失,让我很有些愕然。回家路上,不禁就想起了些许往事。

我生在多雨的南方。小时候,常一个人打着伞,踩着青石路上学。路上能看到火红的石榴花从院墙上探出头来,看到街角有烂漫生长的油菜花,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只粉蝶在雨中起舞。最开心的,还是打着避雨的幌子到报亭蹭书报看。

看报亭的是位老奶奶。平时她会虎着脸赶白看报的小孩。下雨天,她虽不乐意,但还不至于赶人。记不清当时我在报亭看了什么,但阅读时的欢欣愉悦至今难忘。有时也会和老奶奶聊两句。每次聊天她都要说,小孩要少看闲书。而我总会说,知道啦。她不知道,我能从多雨的南方走出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报亭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内心也就有了向往。

大学毕业,我来到了北方的这个城市。一开始工作,便压力山大,经常是顶着星光出门、踏着月光回家。时间长了,“宅”就成了一种习性。即便空闲,也是上网冲浪或是联机对战。但网页刷新越快、游戏打得越多,心中越发安定不下来,失眠、忧郁、焦虑也接踵而至。

一个停电的夏日午后,我从猫了许久的屋里走出来。走着走着,就到了这个报亭。感到口渴,便叫了声,拿瓶汽水。应声站起来个六七岁的小姑娘。报亭里就两个小孩。小姑娘是大的,小的是个男孩,还坐在学步车里。因为个子矮,小姑娘从报亭里跑出来,接过钱,又跑进去,拿了汽水和“找零”出来。

“你一个人带弟弟看摊?”

“是啊。”

“要小心点啦。”

“知道啦。”

小姑娘的回答,自信满满。瞬间,我好似回到了过去的那个小城。只不过,问话的人成了我,答话的人成了小姑娘。小姑娘这学期刚从老家过来借读。她很喜欢这个城市的新生活。她想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大学,还想长大后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因着这次邂逅,我居然重新找回了读书看报的习惯,网也越上越少。当初为什么要从老家的青石板路走出来呢?绝不是为了换个地方上网的吧。同事也感觉到了我的变化,称我多了烟火气少了仙气。朋友当然也就不缺了。

再后来,就和报亭的老板——一个山东汉子成了点头之交,买报时也会聊几句。他说现在报纸、杂志越来越不好卖了,只能靠卖饮料、吃食什么补贴着,但他想坚持下去,给一双小儿女有走新路的希望。当时,我不觉着他这份坚持有多难。但谁想到,突然之间,报亭就不见了。

于我,报亭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于他们一家,则是全部生计、乃至未来。不知道,小姑娘今后还能不能在这个人潮往来的城市里继续她的学业、又或是突然之间就走上了另外一种生活。

有人说,报亭是一座城市的微光,虽不大,却能点亮希望,让城市多几分文化味、人情味。数字化横行的时代,能否多给报亭一些存续的希望,让人们路过时,可以暂时从手机上抬起头来,用纸墨之香照亮前路温暖心灵,而不至于在手机的荧光中日渐苍白而陌生……

新闻推荐

面对不惑高振

山东聊城高振早上醒来,匆匆洗刷完毕,无意间照镜子,发现舌头表面有一片火柴盒大小的黑渍,像是刚吃了锅底灰一样,更像射雕英雄传里七公喝了老毒物的毒酒,完全一个马上毒发身亡的节奏,着实吓我一跳...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