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从土肉到海参 胶东风物

烟台晚报 2017-09-08 08:42 大字

王东超初名叫土肉古人烤着吃清代郝懿行《记海错》“土肉”条里有这样的记载:“李善《文选·江赋注》引《临海水土异物志》曰:‘土肉,正黑,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余案:今登莱海中有物长尺许,浅黄色,纯肉无骨,混沌无口目,有肠胃。海人没水底取之,置烈日中,濡柔如欲消尽,瀹以盐则定,然味仍不咸,用炭灰腌之,即坚韧而黑,收干之犹可长五六寸。货致远方,啖者珍之,谓之海参,盖以其补益人与人参同也。《临海志》所说当即指此,而云有三十足,今验海参乃无足,而背上肉刺如钉,自然成行列,有二三十枚者,《临海志》欲指此为足则非矣。”

原来,海参最初的名字并没有那么高大上,而是非常接地气的,叫“土肉”,做法也比较奇葩,“炙食”,海参是难以入味的,很难想象烤出来的海参会是什么味道,这也许是自三国吴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首次提到海参之后,历代少有述及的原因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没有海参的词条,稍后的谢肇淛的博物学著作《五杂俎》首次以“海参”名之:“海参,辽东海滨有之,一名海男子,其状如男子势然,淡菜之对也,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曰海参。”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对海参的药效才有详尽记载,认为其“味甘咸,补肾经,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清代王士稹《香祖笔记》也说:“海参得名亦以能温补故也。生于土为人参,生于水为海参”。由“土肉”而“海参”,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

海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我国有100多种,其中20种可供食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仿刺参最为有名,是珍贵的海产品,经济价值极高,被称为海参之冠。仿刺参属刺参科,体长20-40厘米,体圆筒形,口和肛门位于两端,口周围具有环状触手20个,用于捕食或掘穴。肛门可兼呼吸(海参纲动物消化道长管状,在体内回折,末端膨大成泄殖腔,由此分出一对分支的树状结构,称呼吸树或水肺,为海参特有的呼吸和排泄器官)。皮下筋层发达,体壁具结缔组织及5束肌肉,可使身体伸缩蠕动。背面有4-6行圆锥形肉刺,刺参之名由此而来。体背面为黄褐色,腹面为黄褐或赤褐色。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末端具吸盘,可用来爬行,也可吸附岩礁上。郝氏说的“今验海参乃无足”,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可能他看到的都是干刺参,没看过活刺参,所以对其管足不太了解。

刺参喜欢栖息于水流缓稳、海藻丰富的礁岩底和细沙海底,大叶藻丰富处更适合其生长。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底栖硅藻等为食。刺参爬行的速度与蜗牛有一拼,它自保的主要手段是可以像变色龙一样改变体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另外它的样子看上去像海里一些有毒的软体动物,也可以让一些不怀好意者敬而远之。

刺参最主要的天敌就是铁脚蟹,情况紧急时,刺参会舍车保帅,把内脏从肛门排出,自己趁机逃走,过个50天左右新的内脏又长出来了。刺参的再生能力还不止此,有时它被天敌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身体经过3-8个月的修复,又可完好如初,这与蚯蚓把自己剁成四截凑一桌麻将相比有所不足,但也足够神奇了。一年两眠春秋宜捕现在野生的刺参越来越少了,而人们对刺参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所以现在人工养殖刺参的很多。

在黄县(今龙口)海域,养殖刺参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深水中,要投入石块或水泥制作的人工礁石,然后用人工培育的刺参苗底播增殖。一种是在近岸浅水中,用石头砌起一个个石圈,叫“海参池儿”,留好进水口和出水口,以便潮涨潮落时海水自由通过,里面也要有足够的礁石,再放上刺参苗。这两种养殖方式都不用投喂饵料,任由刺参自由采食,实际上与野生刺参没什么区别。

有的动物有冬眠的习性,刺参却是一年两眠,夏天水温超过20℃时,刺参就趴在石下或礁石缝中夏眠,至秋方醒,这是因为刺参靠捕食小生物为生,夏天海面水暖,这时生活在海底的小生物,纷纷到上层水域进行一年一度的繁殖活动,而栖身海底的刺参不会游泳,只好藏匿石下行龟息大法。到了冬天水温降低,刺参又开始冬眠,一年眠两次,生长自然就缓慢,营养物质积累得就多,这也是刺参身价昂贵的原因之一吧。

捕捞刺参最好的季节是春季的四五月份和秋季的十月底到十二月份,这时的刺参最为肥壮,大的有一两斤,捧在手里颤巍巍的,最大的刺参有六七斤的,跟个小枕头一样。正如郝氏所说,捕捞上来的鲜刺参如不及时处理,就会“濡柔如欲消尽”,这是因为刺参离开海水后,体内会产生一种分解酶,从而发生自溶现象,用黄县话说就是“化喽”。所以刺参绝大部分是以干货的形式运输和销售的。

制作干刺参要先煮一下,以便脱水、定形———刚捞上来的刺参要劐开肚儿去除内脏,然后放淡盐水里煮四十分钟左右,再用盐培起来,放置四五天,这时的湿参称为拉缸盐海参,现在有冰柜,可以速冻保存,过去都是拿太阳底下晒干,这就是传统的老淡干海参了,通常要二十斤鲜刺参最终才能晒出一斤。

干刺参论“头”,一斤二十几头的刺参属于顶级的了,四五十头的发出来个子也不小,一百多头的算是小的,价钱便宜,吃着也挺好。

刺参浑身都是宝,煮过刺参的水不要倒掉,收集起来腌咸菜,腌出的咸菜有一种别样的鲜香。刺参肚子里的东西也不能扔掉,它的性腺部分俗称“海参花”,又称“海参子”,卖的比海参贵一倍,带水都要二百多一斤。只有春天的海参才有海参花,并且不是所有捕捞上来的海参都有海参花,要四年以上性腺成熟的海参才有,所以素有“参中黄金”之称。

海参肠子也不能扔,里面有点泥沙,耐心洗净了,打上几个鸡蛋炒着吃或是蒸着吃,也是非常有补的。海八珍之代表滋补尝鲜都好山东刺参占全国产量的六成,绝大部分产在胶东,胶东人不仅会捕捉、养殖海参,更会吃海参。明清两代,胶东籍厨师大量涌入京城,带去很多以海鲜为特色的菜肴,京师人称之为“胶东菜”,其中海参名菜有虾子海参、金钱海参、鸡腿扒海参、蹄筋扒海参、海参全家福、葱烧海参、蟹黄海参、肘子海参等。所谓的山珍海味,海参就是“海八珍”的代表,“参翅席”“燕鲍席”都是当时高档酒席的称谓。清末北京的鲁菜馆子都把葱烧海参作为头牌菜,大葱和海参都来自山东,是最能代表山东味道的一道菜。

海参性温味甘,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具有很高的滋补作用。根据现代营养学分析,海参含有50多种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按照流行的说法,海参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海边渔民都说,立冬之后,每天一只海参,提高免疫力,一个冬天都不感冒,这就是所谓的“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吧。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交通发达了,人们已不再仅仅把海参当作滋补品,也不再限于食用干海参,而是把它当成海鲜来品尝。黄县海边最喜欢的吃法是“杀生”海参,就是把海参切成丁,和黄瓜丁一起用辣根拌了,海参艮揪,黄瓜脆爽,那滋味,怎一个鲜爽了得!

其实凉拌海参早已有之,袁枚《随园食单》“海鲜”条下有“海参三法”:“海参,无味之物,多沙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厚,断不可以清煨也。须检小刺参,先泡去泥沙,用肉汤滚泡三次,然后以鸡、肉两汁红煨极烂;辅佐则香蕈、木耳,其色黑也。大抵明日请客,则先一日要煨,海参才烂。常见钱观察家,夏日用芥末、鸡汁拌海参丝,甚佳。或切小丁,用笋丁、香蕈丁入鸡汤煨作羹;蒋侍郎家用豆皮、鸡腰煨海参,亦佳。”这里讲了海参的三种做法,一为煨焖,一为作羹,一为凉拌。不过《随园食单》里凉拌用的是泡发海参,而黄县杀生海参用的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鲜活海参,其口感滋味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黄县有道名菜叫“海参肘儿肉”,以前用的是刺参和猪后肘肉,现在为了节省成本,改成用“海茄儿”了。海茄儿属芋参科,是光参的一种,体形和颜色都很似地瓜,因此这种海参被称为“海地瓜”,干制后与海参比较相像。我们这里吃的海茄儿大多来自东海,所以又称为“东海乌参”,其价格比海参要便宜得多。饭店里常见到的一道菜“乌参炒香菜梗”,用的大多也是海茄儿。

新闻推荐

山东省政府与国家安监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山东科技大学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函签的形式签署了共建山东科技大学协议。今后,山东省和国家安监总局将对山东科技大学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共推学校事业发展,加快“双一流”建...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