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致命错误”
主持人:开学了,小朋友们领到新教科书,有的已迫不及待翻看起来。但如果教科书上的知识错了呢?9月4日,长沙市红十字会救护员罗格发现,湖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常识》关于“溺水怎么救护”的内容,存在两处“致命错误”。
黄齐超(河南教师):小学生课本上文化知识出现了错误,以后还有纠正的机会,一般不至于致命。可是,如果溺水救护技能出现错误,学生按错误的方法操作,很可能适得其反,将救命变成夺命。这样的“致命错误”令人胆战心惊,尽管它已经被专业人士揪出来。
主持人:据了解,该教材的两处“致命错误”已经存在了十几年。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能纠正过来?
陈广江(山东媒体人):据报道,编纂该教材的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一工作人员称,教科书的内容更新比社会知识要慢,他们会尽快修订。当记者问多久能修订时,回复是“不好说”,连一个基本的道歉都没有。教科书出错并非个案,甚至有出版社因此被告上法庭。但在处理上,多数是道歉、召回、修订等,很少有启动问责的案例。教科书之所以屡屡出错,恐怕和问责缺位有莫大的关系。“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教材的编纂、审查出现“致命错误”本质上是一种失职行为,理应严肃问责、以儆效尤。
主持人: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和防范教材错误?
张淳艺(河南公务员):纵观被曝出的教材错误,大都不是出版社自己发现的,而是广大师生和社会读者挑出来的。与其等到事后外界指出教材错误,再花费力气纠错,不如从一开始就让公众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从源头防止出错。只有开门编写,虚心纳谏,才能兼听则明,集思广益。教材编写部门,应当建立公开征求意见平台,广泛收集意见,多些雪亮眼睛挑刺,避免出现“睁眼瞎”“灯下黑”。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随时听取公众的意见建议,闻过即改,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知识更新升级的步伐。
新闻推荐
从全球市场来看,风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空间的辐射能为1.5×1018kWh,其中的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l2kWh的风能...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