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自行车“教父”

山东商报 2017-09-03 14:55 大字

师徒情深2日下午的全运会自行车场地中央,山东选手毕文军激动得将教练高旭来高高抱起,师徒二人紧紧搂在一起,开心的笑着。时间倒回2日下午的自行车男子场地凯琳赛决赛,山东小将毕文军成功摘金,这是本届全运会山东队在场地自行车上收获的第三块金牌。

>>3届8金的金牌教头

从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到如今第13届全运会,8年时间里,山东自行车队实现了对男子团体竞速赛的统治,三连冠,当之无愧的王者之师。本届全运会上,山东自行车男队收获3金,依旧展示了在场地自行车上的绝对实力。而这股全运自行车赛场上的山东风,都要归功于功勋教练高旭来。

培养了张磊、张淼等冠军选手的高旭来,看着弟子夺金,心中十分激动,但却总保持低调。其实对于他来说,弟子夺金也是在完成他当年未曾实现的梦想。46岁的高旭来曾是山东第一代自行车运动员,1984年入省队,代表山东参加了第六届全运会,没有取得名次。退役后走上教练岗位,高旭来带出多名冠军弟子,从11运到13运,他的弟子已经斩获了8块金牌,成为不折不扣的金牌教头。

本届全运会,山东队在场地自行车上斩获3金,团体竞速1金,张淼和毕文军各在个人项目上夺金,依然展现了极强的统治力。

>>敬业精神打动身边人

取得如此成绩,除了实力之外,和平日里付出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在周围人的眼中,高旭来是个非常敬业的教练,“他非常敬业,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在队中担任领队长达8年的杨震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高旭来的妻子徐敏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但由于工作原因,他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在天津外训这三年,基本每天都要在天津待10个月左右,这段时间也顾不上家里的事,他也很少回家,十分敬业。”杨震说。

一心扑在训练工作上的高旭来,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带动着身边的人,而他的另一个成功秘诀,就是凝聚力。“队里的队医、工作人员都愿意围绕着他来进行工作,他对工作的态度和凝聚力感染着身边的人。”杨震说。

这种凝聚力,来自于高旭来平日里对他人的态度。就拿弟子来说,高旭来将他们当做孩子来看待,谈到外训的辛苦,高旭来并没有为自己埋怨叫苦,反而心疼起弟子,“为了备战全运,我们这三年坚持在天津集训,没有节假日,一练就是9个月10个月,张磊、张淼和成昌松都已经成家,都有孩子,平时也想孩子,一开始还会每两周回家一次,到后来基本3个月才回去一次,他们都很辛苦。”高旭来告诉记者。

正是这样的敬业精神和凝聚力,让高旭来成功将山东自行车队打造成一支王者之师,车队中每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有实力也有斗志。

>>科学训练渴望奥运突破

要想成功,态度和能力缺一不可。作为金牌教头,高旭来在训练工作中也的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够带出一个冠军不容易,带出一群冠军更不容易。

如今山东自行车队中的张磊、张淼兄弟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而随着张磊年龄增大,本届全运会将是他的收官之作,弟弟张淼已经具备实力接过哥哥留下的枪,成为山东自行车队的新旗帜。2日的场地自行车凯琳赛上,小将毕文军成功夺金,比张淼小4岁的他也是山东自行车的未来。能够做到对男子团体竞速赛长达8年的统治,保持整支队伍都有极强的实力,并且后继有人,正是高旭来执教能力的最好证明。据了解,在日常训练中,高旭来的训练十分科学,这也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宝,老将张磊36岁依然能够站上最高领奖台,除了运动员自律,教练在训练中的指导也非常关键。

如今高旭来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奥运会上有所突破。2012年奥运会,高旭来带着弟子代表中国出战获得第6名,这也是中国该项目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那一次成绩已经很不错,但高教练仍渴望让弟子再上一步。”杨震说。文/图记者邹通(商报天津9月2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日报》的胜利号外 □郑学富

《新华日报》是我党于1938年1月在武汉创办的大型机关报。同年12月19日,《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宣告成立,何云任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发刊词中明确指出:“...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