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称呼前先看年龄和身份山东济宁 马银生

济宁日报 2017-08-25 10:11 大字

以前,村里老人常讲一个故事。说有个外乡小伙子,途经我村时,想打听去邻村还有多远。碰巧村头站着位老人,于是小伙子上前问道,喂,到邻村还有多远?老人看了看小伙子,没有回答。小伙子又重复问了一遍,老人十分不悦地说:“还有三千尺!”小伙子很奇怪,说路程都是论里,你怎么论尺?老人回答说:“论理你该称我大爷,你不论理,我还论啥里呀!”这是中国一个古老的笑话,但却告诉人们,出门在外,与陌生人打招呼,首先要懂得尊重与礼仪。

十七岁那年夏天,我落榜回家。有一天,母亲让我去把家里种的青菜卖掉。我骑着自行车驮着菜,走街串巷却不好意思吆喝。于是来到一个村里的打麦场上,那里有很多人忙着脱麦子。场边大树下,站着一位肤色较黑,穿着打扮很朴素的女村民,怀里还抱着个孩子。我上前就问,大嫂,要青菜吗?不料她满脸怒色,大声说:“不要”。接着反问了句,你啥眼神?我自知称呼错了,赶紧走了。后来才明白人家虽然长相老点,但却是个未出阁的姑娘,怀中抱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有了那次经历和教训,以后每逢出门办事,如果需要向陌生人打招呼,我都会先判断一下对方的年龄和身份,然后才上前打招呼,以免发生误会。如果对方是和自己父辈相仿的年龄,就称大伯或大叔。觉得和自己年龄差不多,就称大哥。到城巿或单位办事,习惯称对方老师或同志;而到了乡下,还是喜欢称呼那些有乡土气息的大爷大娘或大哥大嫂。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的称呼繁多。不同地方,不同时期,人们对陌生人的称呼也不同。但无论何时何地,正确的称呼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身修养的体现。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称呼前,先准确判断对方的年龄和身份,再作出正确的称呼,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新闻推荐

肥城高新区 金融扶贫“贷”动脱贫攻坚

本报8月24日讯(通讯员张肖锦绣)“今年我参与了‘委托经营\’,贷款5万元,到期还能有3600块钱的收益,真是太幸福了!”肥城高新区穆庄村贫困户王涛欣喜的告诉我们,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福利...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