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古镇名村 大花崖
大花崖地处西湖镇驻地西南约1公里,该村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据考,元末明初,焦姓由江苏省东海县迁来建村,史称花崖里,小花崖建村后,本村始称大花崖。该村是明朝状元
焦竑的故里。
1.
大花崖因是明朝状元焦竑的故里而闻名。
出东港区西湖镇驻地,沿222省道南行约1公里,在路西侧,可见一恢宏大气的红色牌楼,上书:状元故里大花崖。
穿门楼而过数百米,即为当地乡民为纪念焦竑而建造的状元坊。状元坊正面对联曰:
综万方究六艺北面人宗,藏五车盈两楼南天泰斗。
背面对联为:
登龙门弼储君心存社稷,省故里掖后学情系桑梓。
两副对联,对焦竑的学识地位有了一个轮廓性的叙述。状元坊的外墙,绘制着数幅传统画卷及“为人师表、尊师重道”等箴言,访者伫立此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2.
在历史上,焦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焦竑,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又号龙洞山农。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日照县观兰乡花崖里(今西湖镇大花崖),祖上寓居南京。万历17年会试北京,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长子侍读等职。他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尤精于文史、哲学,为晚明杰出的思想家、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享有“巨儒宿学、北面人宗”的声望。
万历17年春天,焦竑风尘仆仆赶到北京应考。殿试过后,被万历皇帝御笔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成为明开科252年来的第72位状元。开榜后,家乡金陵上元县、祖籍山东日照县均依照旧例,分别拨出专款来为他建立纪念牌坊。
时江南与山东地区都在闹灾荒,灾民流离失所。焦竑得到消息后,即刻写信加以劝阻,并建议将建造牌坊之款转用作救灾之费,救济灾民。
信中写道:“前两得手书,具感垂念。周公建仿事,虽托张簿辞之,还烦吾丈一行,盖他人不能言其曲折耳。仆虽不肖,然不能益于乡人,亦岂敢累乡人乎?此不敢当一也;地方旱荒之余,有一金可活一人,乃以此不赀,费之无用,此不敢当二也;古人不朽,自有所在,仆能勉强树立,异日或能彰一时相成之美,敢徒以建造顿烦民力,此不敢当三也。幸以此离言之,纵工作已兴,必求罢免为望。”
焦竑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康熙11年的《日照县志》中,曾有其撰写的《与日照宗人书》,稳重袒露了眷恋家乡,和千山万水阻隔,不能尽孝的歉疚。在大花崖的状元坊,尚有《与日照宗人书》碑记。
清代《日照县志》在《乡贤·焦竑》篇中记载:“公笃维桑,遥遥花崖里族党亲,问讯不绝,邑士员笈从游者,甚众。安公重、李公蕃执经最久,用登甲第,得公甄陶之力居多云,余详儒林。”
万历18年,焦竑被恩准省亲。在其从北京到南京的路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故乡日照探亲祭祖。当他踏上族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面对故里的青山绿水,激动不已,挥笔写下了《花岩寺》诗一首:
一上花岩寺,回瞻紫气遥。
幽深临绝壑,突兀碍层霄。
槎小星堪摘,窗虚月代邀。
无人参妙义,幡影对风飘。
焦竑一生,博览群书,精于文、史、哲学科。他治学严谨,不入俗流,常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有《澹园集》《澹园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养正图解》《玉堂丛话》等。方志著述有《国史经籍志》《熙朝名臣实录》《国朝献征录》《中原文献》《逊国忠臣录》《焦氏笔乘》等。
3.
焦竑祖籍日照县观兰乡花崖里(今西湖镇大花崖),因其高祖参加朱元璋的部队,而入籍江南。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之火燃烧到齐鲁大地,焦竑高祖焦朔,自日照县观兰乡花崖里,参加了朱元璋的军队,随大军南征北战,后被编入朱元璋的亲军,屯守京畿南京,并被授予世袭旗手卫副千户的军职,自此落户江南。
在军队中,焦朔勤奋向学,钻研兵书,被到军队里巡视的朱元璋发现。朱元璋询问了焦朔的姓名、祖籍、家庭及战功等情况,赐予他新的名字:焦庸。这是焦氏家族历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荣光之事。
正因为焦竑高祖原籍日照,祖父辈占籍南京,焦竑称呼自己的乡贯时,又有自己的另外一个名字“琅琊焦竑”。在其《嘉善寺苍云崖记》中,就署名“琅琊焦竑”。
4.
大花崖东南,隔河相望,原有一座花岩寺。据传,花岩寺始建于唐朝,古寺院中,现存一棵同为唐朝所植的古银杏树。虽历经沧桑,但依旧生长旺盛,枝叶繁茂,已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
新闻推荐
一位朋友咨询二婚离婚,她坦承的说和现任丈夫是婚内出轨,千辛万苦走到一起,可婚后的日子却与当初的设想相差万里。现任丈夫离婚时留下了7岁的儿子,经常以各种理由带着儿子与前妻相聚。“以前,...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