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死亡“暂停”:液氮罐里的阴阳穿越

来宾日报 2017-08-15 11:09 大字

保存展文莲遗体的液氮罐。(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展文莲的“墓”,是个衣冠冢。她正以头朝下的姿态沉睡在容积2000升的液氮罐内。那是-196℃的极低温,时间的流逝,几乎不会再在她身体上留下任何痕迹。

和展文莲的暂时居所隔了一条走廊的,就是山东省脐血库。十万余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被保存在此,它们像一份份高额的生命保险,被用到的概率很低,但万一呢?因为从理论上来说,被冷冻的人或许可以复活。

展文莲是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

中国首例人体冷冻实录

2017年5月8日凌晨4时1分,展文莲的呼吸和心跳停止,主治医生宣布病人已经死亡,但她还要再经历一场手术。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专家行动起来,他们向展文莲注射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并启动呼吸机和美心肺复苏机等心肺支持设备,以保障她身体的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之后,展文莲的遗体被送上救护车,开向银丰研究院。在那里,展文莲要经历冷冻前最为关键的步骤——灌流。

美国专家阿伦·德雷克来自美国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参与过70多例人体冷冻手术。在他看来,“死亡”不是一个瞬时概念,也并非不可逆。就算心脏、呼吸停止,人的身体和大脑,还“活”着。

冷冻最大的敌人,是水在低温下结成的冰晶——冰晶会刺破细胞内壁,造成极大损伤,所以,冷冻机构必须用特殊的防冻剂置换人体内的血液和水分。他们从展文莲的颈部和股部建立双通路体外循环,在特制的低温手术台上,向她的体内注入防冻剂,慢慢防冻剂变得越来越浓稠,最后成为固体,但不会结冰。这个过程,叫做“玻璃化”。

灌流最终完成展文莲的身体被转移到大尺度程序降温床上。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台可以连续将整个人体从常温降到-190℃左右的自动控制设备。它使用液氮蒸气进行快速降温,配置了多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数十个位置的温度变化。

阿伦·德雷克对手术效果很满意,“曲线下降得很平滑,意味着我们的灌流效果很好,病人体内没有冰晶。”

中国人体冷冻历程

对银丰研究院来说,展文莲是他们真正冷冻的第一具人体。

在实验室,哪怕是像小鼠、兔子这样的动物,目前还没有完整的低温冷冻再复活的案例。冷冻人体,在研究所负责人贾森看来是低温生物学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贾森强调,“人体冷冻”只是一种通俗化表达,更为科学的表述,应该是“人体低温保存”。

从2013年开始,银丰生物就开始接触人体冷冻。团队去往俄罗斯和美国的人体冷冻机构参观,并与他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参观之后,银丰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坦言,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对低温生物学的理解,他们都并不比那些名声在外的冷冻机构差。于是,银丰生物琢磨着自己在国内实施人体冷冻。

此时,中国第一位接受人体冷冻的人出现了。她是重庆女作家杜虹,也是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

2015年5月,杜虹选择的冷冻机构是美国阿尔科。当时,阿尔科建议只冷冻头部,这样灌流效果更好。他们认为,只要能将大脑结构完整保存,人的记忆也就不会消失。若未来“病人”能从冰中复生,再造身体肯定也不是问题。

“杜虹被冷冻”这条新闻很重要,它让一直局限在小圈子里的、带点科幻色彩的“人体冷冻”,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公共话题。也是在那之后,银丰研究院开始陆陆续续接触到想把自己或亲人冻起来的人。不过,银丰研究院从未公开宣传过他们的计划,但在人体冷冻圈子内,它要自己实行人体冷冻的消息,并非秘密。

“2016年,我们就接触了十几例病人。”贾森说,“但是直到2017年,我们才真正做成了一件。”

新闻推荐

石马镇 绿水青山间打响文体牌

□通讯员石帅近日,山东省公开水域锦标赛、铁人三项锦标赛相继在博山区石马镇五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被绿水青山环绕的石马镇迅速名扬省内外,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依托得天独...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