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共推日照非遗文化到民间去 线下传习活动已开展 30 余期 线上累计观赏达 1.2 万人次

黄海晨报 2020-11-17 08:59 大字

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曾沉寂多年的五莲老粗布传统技艺,今又获瞩目———

11月1日,当远道而来的央视《中国三农报道》栏目组将镜头对准五莲县老粗布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张根芝,这位正在穿梭引线的“织布郎”脸上泛起掩不住的微笑。

这一天,张根芝把老粗布木纺织车从五莲县汪湖镇搬到了市文化馆的非遗传习大课堂。穿梭、刷线、缠机,一针一线仿佛被他赋予灵魂。“第一次近距离感受非遗,便被它深深吸引。”现场体验者,纷纷感叹这一传承上千年的手工技艺。

从籍籍无名的“老物件”,到走进非遗课堂吸引央媒强烈关注,老粗布的“火”,不无道理。

日照历史厚重,遗蕴深长。老粗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手工织布技艺,涵盖了日照的地理人文,魅力无穷。作为一项县级非遗,老粗布也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脱贫增收的“法宝”。

据统计,目前日照有包括老粗布在内的县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名录416项,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72名。

这些非遗的保护和承袭,正从民间来,到民间去。

去年,由市文旅局牵头带动,市文化馆开始探索出以日照非遗传习大课堂为核心,辐射学校、社区、景区的立体非遗传习模式。至今年6月,市文旅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共同联手,正式打造出“日照非遗现在时”传习大课堂这一公益文化服务亮点品牌。依托“线上+线下”,通过开展线上非遗传承课堂、线下流动非遗体验和非遗传承人公益教学等活动,让更多人主动了解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传习非遗。

近一年来,传统剪纸、鱼拓、面塑捏制、黑陶、葫芦烙画等非遗文化先后走进市文化馆非遗传习大课堂,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在课堂上与各界非遗爱好者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教学,让体验者在亲自动手的乐趣中,品味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倾听文化珍宝背后的故事,感知悠久历史的脉动。

不甘于一期一会的固定课程,非遗传习大课堂还频频走进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10月8日,雕版印刷传承人孔祥军带着他的雕版印刷技艺走进城市书房樱花园馆,向满怀热情的体验者们耐心解密了雕版印刷技艺的奥秘。

“离家很近的城市书房正好有非遗体验课,就带着孩子来体验。”和孩子一同前来的刘女士在孔祥军的指导下完成了作品。“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经常办,很有意义。”

市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线下传习活动已开展30余期,参与者达4000余人次。

年初,受疫情影响,非遗传习大课堂一度无法继续开展。于是,“线上”模式让非遗课程得以延续。在市文旅局和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上,清楚地记录着,视频教学、图片展示累计观赏人数达1.2万人次。

精彩的线上非遗课程曾“走出国门”。8月11日,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组织的“亲情中华·网上夏令营”日照营直播课走进日照非遗传习大课堂,日照农民画传承人乔诺通过“云直播”传授农民画绘画技艺,让远在他方的海外青少年们通过非遗文化感受到了浓厚乡情。

“双线”共推,日照以非遗传习大课堂为桥梁,让历经千百载从民间走来的非遗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极具参与性的方式,再次回归民间。

新闻推荐

外出游玩多坐了一个孩子,超员! 一驾驶人被罚200元、驾驶证记6分

全媒体记者房姿辰报道本报讯11月4日,记者从日照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五莲大队了解到,10月30日11时30分,该大队...

五莲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五莲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