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石材产业化危为机

日照日报 2020-10-02 04:17 大字

全媒体记者 王帅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很多五莲人以前对街头镇的第一印象。

那时,一辆辆拉着石材、荒料的大车日夜穿梭在街头镇驻地,尘土飞扬、交通拥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给周边村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就拿靠近矿区的南西峪等村来说,村里人甚至都不敢在户外晒衣服,因为一旦有辆大车经过,衣服比洗之前还脏。

根本原因,就是街头镇有石材产业。不过,如今这种状况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村里的路巷都硬化了,空气干净了,连河水都清澈了很多。昏天黑地的时候一去不复返啦。”9月14日,老家在南西峪村的市民厉剑童高兴地对记者说。

而在此次环保世纪行采访期间,记者来到了五莲石材产业园,探究五莲县从污染严重到绿色发展的石材产业转型之路。

8月7日,在日照华城石材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厂长宋绍峰兴冲冲地向记者细数起厂区的一系列“硬件”——— 冲洗站(过水池)1处、洒水雾炮车1辆、锯泥处理设备1套、监控探头19个、监控平台1套。而在原料区、生产区、成品区,各类产品整齐码放,车间乃至厂区地面都干干净净,不见起尘。

“目前,园区188家石材加工企业,绝大多数都跟华城石材一样,坚持园区企业达标生产18条标准,通过了环保验收。有两家没通过的,坚决不让开工!”五莲石材产业园行业发展部部长郑德科告诉记者。

从以前的无序粗放开采,到如今的自律集约经营,石材产业园的建立,让包括宋绍峰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者一致认为,没有发展不好的产业,只有因为不环保而被淘汰的企业,只有自律,才能实现自由。

2017年以来,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石材经营业户面前:只要环保不达标,石材产业就被关停。全省16个区县有石材产业,断断续续关停了10个!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五莲县的石材业也这样被关停了,那么依托于这个产业的13万人该何去何从?“保住就是发展,规范就是转型”———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大家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于是,一场针对石材产业的历史性大转变,3年来在五莲强势上演。

这场转变,主要包括攻坚矿山作业平台综合整治、规范提升废料处置和加强园区标准化管理3个版块。

其中,矿山整治是重中之重。106个矿山开采点,超过1000辆石材运输车,都需要集中统一管理。五莲县绿色矿山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五莲正通物流有限公司适时成立,专门对矿山和石材运输车辆进行规范整治。

于是,从矿区到石材运输车行驶道路均实现了硬化,保证车不走土路;矿点上,雾炮、洒水车、过滤池、清洗站一应俱全,全力避免扬尘污染;修建了23公里石材运输车专用通道,如同“绕城高速”一样,避开了村民集中居住区。1000多辆石材运输车均纳入平台管理,统一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统一为车辆购买保险,集中对车辆进行维修,同时实行限号同行,避免车流量过大。

与此同时,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标准,通过引进高新技术示范项目,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带动石材尾料处置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加工石材产生的锯泥意外变废为宝。有4家企业专门对锯泥进行加工,生产洗手盆、便盆等中端产品。从物料开采到板材加工再到荒料加工,循环生产模式渐渐成型,整个产业实现了对原材料的“吃干榨净”、循环利用,渐渐积蓄起整个石材产业园未来发展的潜力。

园区日常管理,则始终坚持环保和安全生产两个底线,制订了园区企业达标生产18条标准,进行划区管理设置。在产业园区建立企业生产监控中心,将188家石材企业全部纳入监控平台,对各厂区生产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实行科技管企;石材加工企业全部按照标准建设过水池、冲洗站和循环池,并督促其正常使用;厂区除绿化带外全部硬化并实行雨污分流,划分功能区,荒料、板材码放整齐,加工车间全部密闭。

2019年,五莲矿山石材业实现税费7.4亿元,其中税收2.4亿元、复垦和治理费用5亿元,分别是整治前的2.3倍、25倍;2020年,力争实现税费贡献9亿元的目标———一系列铁腕手段整治下来,这个一度濒临绝境的产业,通过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型升级、化危为机,焕发出了新的风采。

新闻推荐

20、50、100、200…… 五莲一中上演一场爱心接力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蓓蓓通讯员相麟)“20元、50元、100元、200元……”这不只是一串简单的...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