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巷通”连上“县乡路”,打通农村道路“最后一米” 青石铺路,大樱桃“走出”小山村
以前的董家楼村都是山路,道路没有硬化,整个村庄的环境也比较差。如今董家楼村石板铺装的街巷,不仅使出行更便利,还增添了古朴的“乡愁”景致。报端看点□ 本报记者 王晓芳
夏日雨后,阳光斜照。
7月7日一大早,85岁的王京运就搬着小马扎来到村中央的石板路边,靠坐在墙根,与老伙伴们欣赏着路上的人来人往。
远远地看着几辆中巴车开进村来,王京运来了精神。“来旅游的吧?你看,这么多车都能开上来,真了不起。”
原始古朴的青石板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在金色中巴车的映衬下,让这个小山村更添几分生气。
董家楼村位于五莲县叩官镇驻地北10公里处,村前大北山路横贯东西,南北向董常路直达342国道,与4A级景区五莲山风景区隔路相望。这个不足200户人的小山村,拥有林场3989亩,樱桃园13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
“以前都是山路,整个村庄环境也差。不少游客知道我们这个地方,来了却留不住。”叩官镇党委书记刘玉斌介绍,每到樱桃成熟季节,村民们需要上山采摘,然后运到城里去卖,“由于樱桃成熟期短,山路难走,有时就烂在地里了。”
为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自2017年起,五莲县每年投入5000万元实施“巷巷通”工程,鼓励群众就地取材、透水铺装,切实解决农村道路“最后一米”的问题。董家楼村就是全县首批实施“巷巷通”工程的村庄之一。
47岁的张秀花是董家楼村的媳妇。25年前,她被丈夫用自行车接到村口,两个人再沿着小路步行进村。而如今,张秀花家的小汽车就停在村中的停车场。“4个停车场,收樱桃时都停得满满的。大车小车都能开进来。”张秀花说。
大路连小路,小路连农家。得益于四通八达的路网,张秀花家的樱桃这两年也卖出了好价钱。以往要骑着摩托车到城里卖的樱桃、核桃,现在坐在家门口等着人来收,“市里的、县城的,都愿意来采摘,收入翻番都不止。”
刘玉斌介绍,叩官镇现有43个行政村,以董家楼村为代表的“巷巷通”村庄已完成41个,剩余两个村庄也将于7月底完成。目前,五莲全县已有478个村庄完成巷道铺装,占符合规划村庄总数的98%,本月底将实现全覆盖。
用石板铺装的街巷,不仅使村民和游客出行更便利,还增添了传统古朴的“乡愁”景致,带动了乡村游、采摘游、民俗游。
在董家楼村,5套高档民宿已于去年6月投入运营。古朴的石屋与周围的草木融为一体,脚下的石板路缝隙间青草依依,与周边石屋、古树相互映衬,使这个小村落到处散发着静美祥和的气息。
“去年民宿几乎爆满,周末也忙得很。”董家楼村党支部书记王增说,自从村里修好了路,来的人就多了。去年,董家楼村被列入全省首批美丽村居试点村。
古屋、古井,再配上青石板铺成的街巷,形成了别具风味的村落。然而,两年前,选择用石头铺路时,村里也有过不同的声音:“为啥不用水泥?石头路不平,还不能晒粮食。”
为此,王增没少做工作。铺路的石材都是原来老屋的废弃石材和附近石材厂的下脚料,经过切割加工成三五块(宽30厘米、长50厘米),再铺到小巷里。“这样解决了材料紧缺问题,减少了成本。”王增说,石板路不光生态环保,还能重复利用。“水泥铺路虽高效,但缺乏‘村味儿’,若需挖地施工,水泥路就要被破坏,造成资源浪费。石板路透水透气,雨天积水能下渗,还有利于草木生长,既生态又环保。”
路通了,老百姓的心也连起来了。“原来习惯往路边放垃圾、堆草堆的都改了,这么好的环境,谁都不好意思也不忍心破坏。”王增说。当“巷巷通”真的连上了“县乡路”,如今的董家楼村再也不是原来的董家楼村了,“董家楼牌”大樱桃已获农业部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品牌愈来愈响亮。
新闻推荐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董瑞利)为破解事业单位法人“注销难”问题,近日,五莲县委编办联合该县行政审批、财政、国资等9部门实施事...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