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咸菜

黄海晨报 2020-04-08 23:59 大字

汤永龙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岁末年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年近八旬的老母亲托人从老家捎来了她亲手腌制的咸菜。泪眼朦胧中,不禁想起几天前发生的事情,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近日去体检,检查结果不容乐观,除了心脏还好,别的都了了:肾有囊肿,肺有阴影,血压高,动脉硬化。老婆一气之下把我多年的嗜好——— 咸菜、酱菜统统扔到了垃圾箱,美其名曰:生活方式错误,都是咸菜惹的祸。陪伴我50多年的咸菜成了罪魁祸首。

小时候,老家的院子里有两口缸,一口是水缸,一口是咸菜缸,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如此。那时候,农人们一日三餐,几乎顿顿啃煎饼、吃咸菜,中午能熬个清汤寡水的青菜汤算是改善,要是能放几片肉那更是神仙般的日子,村里能在外面上班人家才能如此奢侈,对绝大多数人家而言只是奢望。

没办法,日子穷,乡亲们都是席底下席上头——— 谁比谁强不到哪里去,能揭开锅、填饱肚子就行,地瓜煎饼、地瓜干子熬的稀饭、窝头成了乡亲们最无奈也最实际的选择,粮食稀缺不够吃,一把玉米面就能熬一大锅,足够一家几口喝个水饱,再啃个煎饼或者窝头就是果腹的硬通货。

地瓜干子饭或者玉米粥喝起来有点清香,可天长日久地喝也觉寡淡无味,地瓜煎饼啃起来更是粗粝无比、难以下咽,咸菜成了乡亲们最常用的佐餐小菜。有了咸菜,一切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每天到了饭时,爹娘就会到院子的咸菜缸里捞出一块咸菜,用清水洗洗,然后菜刀切成大块放到碗里,端到桌上,放到中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便吃将起来。赶上大葱和辣椒下来了,爹娘有时候会切些葱丝或辣椒丝和咸菜丝一起拌匀,滋味明显比单纯的咸菜又好了许多。

咸菜缸里的咸菜各式各样,都是乡亲们自己地里种的菜腌的,有白萝卜,有青萝卜,有白菜帮,有豆角,有辣椒,有姜,不过更多的是辣菜疙瘩。辣菜学名芥菜,芥菜的根茎就是辣菜疙瘩,辣菜疙瘩吃起来有点艮,有嚼劲,比较香,很受乡亲们的欢迎,家家户户都会在菜园地里或多或少种些芥菜,等到成熟后,刨到家中,将菜缨子和疙瘩上的根须削掉,放到大盆里面洗净、晾干,然后再放到缸里,缸里早已晾好了大颗粒的海盐,用盖顶盖好,等着就行了。

过上十天半月,缸里的辣菜疙瘩开始入味,有些迫不急待的孩童已经开始捞出来吃了,只是这时候辣菜疙瘩的颜色还有点发白,外咸里淡,吃起来多少有点辣味。再过些时日,辣菜疙瘩的颜色越来越深,咸味渗透到了疙瘩的内里,通体都是咸的,这时就完全腌好了,每天按需取用即可。

除了大规模腌制辣菜疙瘩,豆角倒秧后上面剩下没成个的嫩豆角、做白菜汤时从白菜上扒下来的白菜帮或者剁下来的白菜腚、吃不了的尖辣椒等会被洗净晾干后随手丢到咸菜缸里腌着,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咸菜缸内因辣菜疙瘩日益减少导致的亏空,又丰富了咸菜的种类和乡亲们的口味。

说起来,老家的咸菜不仅吃着香,能下饭,还能败火。小时候每逢头疼脑热,爹娘就爱切几片辣菜疙瘩,让我咀嚼,然后嘱咐我多喝开水,居然屡试不爽,也搞不清究竟是咸菜败火还是开水败火,不过,不管怎样,这里面都有咸菜的功劳,即使咸菜本身不败火,可吃了咸菜才口渴才能喝得下大量的开水,起码算是药引子。

后来,初中考上了五莲一中,吃上了周转粮。虽说当时家境已渐好转,可远没到富裕的程度,每月回家爹娘给的9元钱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平均一天3角钱,可丁可卯,不多不少,想不细着花都不行。当然,来自乡下的孩子,从小跟着爹娘在土地里摸爬滚打,知道那些钱都是爹娘汗珠子摔八瓣一分一分挣来的,也舍不得乱花钱,怕给爹娘增加负担,毕竟不光自己上学,家里还有上学的弟弟妹妹呢,哪个都需要花钱,而这些钱都是爹娘从牙缝里省下来的,不能不节省着用。

吃学校食堂,那时一份菜才5分钱,也只有中午才有菜,早晨、晚上是2分5的咸菜,那时的咸菜可好吃了,现在想来是用油炒的咸菜。但中午的菜,几乎和清水煮得差不多,冬天白菜、萝卜,夏天茄子,顿顿如此,天天如此,清汤寡水,难以下咽。可乡下的孩子都苦惯了,也都知道自己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实现爹娘的夙愿,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都不会在饭菜上计较,再难咽的饭菜也能吃得下去,且很少抱怨。

记得有一次,爹娘托人给我从家里带来了用猪头肉炒的咸菜,我把东西放下就匆匆到教室去上晚自习了,待到下了自习回到宿舍,拿出带来的咸菜准备吃煎饼时,赫然发现咸菜下去了一半,不消说,肯定是宿舍那几个家伙干的。我问是谁偷吃的,一个个都躺在自己的板床上装得跟没事儿似的不应声,可我知道,这帮家伙肯定正捂着嘴偷笑呢。就这样,家中的炒咸菜,带着爹娘的疼爱和期盼,时断时续地陪伴我走过了三年的高中时光,成为艰难困苦的高中生涯中最温暖最清晰的记忆。

考上大学,央企工作,乡镇漂泊,回城工作,三十多年过去了,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都很多年不再腌咸菜了。

周末回到老家,走进布满记忆的院落,那口咸菜缸、那段就着咸菜啃煎饼的岁月、娘弯着腰给我炒咸菜的情形又清晰地在我眼前浮现了。禁不住两眼一热,泪眼模糊中,一个乡下孩子正背着行囊,拎着煎饼和咸菜,在娘的瞩目和不舍中向远方走去。

(作者单位:五莲县畜牧兽医管理中心)

新闻推荐

户部乡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不误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郑英)连日来,户部乡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凝聚合力、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一手抓新形...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