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人:逆行是为了万家灯火
开栏的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迅速行动,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全力阻击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冲锋在前、拼搏一线,凸显了高度的责任担当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来自日照抗疫一线的报道”专栏,系统展示部分行业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秦钊
一场疫情,像一块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宅在家里的人们,每天在不停地刷新闻中度日。然而,在我们见或不见的地方,总有一些温暖的画面,直击内心的柔软。
他们的故事,算不上惊天动地。但他们,值得我们铭记。
他们也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是妻子,当披上“战袍”的那一刻,他们就是战士,面不改容,无所畏惧。
驰援湖北 真正的逆行英雄
2月21日,是岚山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马珊珊到达武汉的第12天。12天里,马珊珊先后换了两个组,体验了三种不同的工作,一步步从医疗队后方走进“方舱”深处。
当天她所分管的护理单元里有近百名患者,她要负责分发药品、测体温、测血氧饱、咽拭子检测、协助患者进餐、处理患者大小便等,还要解答患者提问,随时处置他们的各种问题。
胸口像有块石头压着,额部、颧骨、鼻骨传来剧烈压痛,衣服一点点湿透,护目镜一点点模糊。但她都顾不得,只能分秒必争,她深知自己是一名“战士”,肩负着300多万日照人民的期盼,承载着亿万山东父老的嘱托。
“疫情过后,我想带着孩子们到武汉街头走一走,告诉他们,这是妈妈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曾经有一只很大的怪兽,妈妈变成了奥特曼,和许多的叔叔阿姨把怪兽打倒了!”这是疫情后,马珊珊最想做的事。
从1月25日大年初一,日照市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发起,日照市已先后组织三批共20名医护人员赴鄂支援。马珊珊只是他们其中一员。
疫情发生以来,市卫健系统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了“动员令”。于是,一位位党员不惧风险冲锋陷阵,一名名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湖北。
在这支“逆行者”的队伍中,有经常给队友出好点子的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许伟伟,有身在黄冈却还为家乡抗疫捐献一个月工资的市结核病防治所重症医学科医师郑祥锋,有不管6岁儿子声嘶力竭哭喊“只要妈妈”的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甄潇,有出发前还瞒着父母的五莲县中医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孙萍萍,有被赞“给日照小队树立榜样”的日照港口医院内科主治医师陈兵,有第一次穿纸尿裤、剃光头、被患者双手合十“膜拜”的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张继超,有“渴了只能舔一下嘴角汗珠”的莒县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曹伟,有被提议“就留在这里给我们武汉姑娘伢当女婿撒”的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管护师秦晓辉……
正是这些逆行而上、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白衣战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挡住了所有的恐惧和不安,给我们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他们是黑夜里最明亮的星辰。
病房一线 充满爱、奉献和勇气
“今天好好吃饭了吗?防护服一定要穿好啊,回到住处第一件事要消毒!”2月21日晚10点40分,听着视频里母亲软糯的唠叨,李发娟调皮起来,“我在隔离病房比在外面还安全呢,妈,您就放心吧!”
1986年出生的李发娟是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的副护士长。自1月20日,她成为该院隔离病房护理梯队第一位入驻的护士后,她已先后两次进入隔离病房,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就没回过家。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全副武装后将冒着热气的早餐给患者送去,然后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84消毒液擦拭、更换被服、拖地、打包垃圾、臭氧消毒,为患者办理入院、采集病史、取血、取痰、取便、输液打针、陪患者聊天……两个小时下来,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被汗湿透,防护目镜里都是水滴。
刚入驻隔离病房时,每天除了大量的病房消毒、个人防护、物资接收、环境布局整理、捋顺工作流程外,最难的是给患者进行输液和留取咽拭子的环节。
护目镜里有水滴,给患者静脉注射几乎都是摸着、凭着经验,即使这样,李发娟也从来都是“一针见血”。在取咽拭子时,不少患者压不下去舌头或者干呕,他们的飞沫就像一梭梭看不见的机关枪子,随时可能命中近在咫尺的她。但李发娟没有退缩,她和同事用筷子代替压舌板,聊家常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这一个多月,李发娟和母亲只见过一面。大年初二,医院大门口,李发娟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寒风中望眼欲穿。虽然带着口罩,但她一眼认出,那是母亲!
眼泪瞬间涌出,在隔离病房里像战士一样坚强的她,此刻却像个孩子一样哭着飞奔向母亲。母亲给她带来了最爱吃的素三鲜饺子,在公交站台长长的候车凳上,这头是就着眼泪吃着饺子的女儿,那头是目不转睛既心疼又骄傲的母亲。
在日照市抗击疫情的一线,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治医师李仲琪是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的医生,他说:“我是党员,学的重症医学,没有人比我更合适!”;该院手术一部护士长庄见绘每天在隔离病区督导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竟然忘了自己49岁的生日;有着9年重症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许伟在隔离病区里向母亲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妈,医院临时加班,我就不回家过年了”。还有刚刚怀孕两个月的市中医医院急诊监护室医生刘小翠,不仅自己坚守防疫一线,更是把同为重症监护室护师的丈夫侯永良送去了湖北;市中心医院夫妻档尹慧敏和赵波,同一时间瞒着对方写下“请战书”,露馅后两人相视一笑……
白衣天使可不可以不勇敢?可不可以也害怕?
他们也是普通人,会忧心、会疲惫、会胆怯,但“使命感”让他们一夜蜕变。推动着他们逆流而上的,是学医时治病救人的拳拳初心,是这袭白衣赋予他们的职责担当;支撑他们坚守火线的,是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是佑生命解民忧的家国情怀。
检测排查上报 不为人所知的“隐形战士”
作为直接和病毒交锋的“隐形战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尚兆荣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
疫情发生之后,尚兆荣所在的实验室24小时运转,3个班组倒班,随时对全市各区县送来的疑似患者标本进行检测。
为尽可能缩短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时间,他们通常在6到8小时内出检测出结果,部分复核的也能在24小时内完成。一天平均检测300份样本,不吃不喝,还要面临着随时被感染的危险。目前,他们已累计检测2143人次、样品3263份。
除了病毒检测,尚兆荣和部分同事还承担着调查、寻找密切接触者的任务。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如果说,“流调”是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关口”,那么,“流调”人员就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是疫情防控“突击队”。
东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义江就是这“突击队”中的一员。在青岛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后,他们就立刻展开了日照密切接触者的排查。“这段时间和哪些人接触了”“去过什么地方”“是自己驾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流调”中,朱义江要像侦探一样反复询问,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一天下来,朱义江的嗓子干的说不出话。
尤其在东港区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后,为第一时间找到密切接触者,朱义江义无反顾冲入隔离病房,与病人面对面详细询问。
“这是我们的职责,一个也不能漏,这关系到家家户户的生命安全!”说这话时,朱义江一脸平静,但平静的话语蕴含了让人敬佩的勇气和魄力。
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他和同事不放过蛛丝马迹,协助枣庄、武汉、成都等地卫生疾控中心的同行们,多渠道了解信息、辨别真伪,先后排查出百余名接触者。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密切接触者776人,已解除观察743人,还有33人在定点场所接受集中医学观察。
同样拼在一线的还有市卫健委办公室主任代华,身为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组成员,代华的忙碌也反映着疫情阻击战的艰巨和繁重。
起草、审核重要文稿,向上级报送工作情况;收集、整理、上报动态……专项会议筹备等,都是综合协调组的工作内容,这是一些很难统计的琐细工作,而每一次行动每一项内容,必定牵动着上下左右。为此,代华每天接打电话的数量都在百个以上,眼睛红肿,耳朵嗡鸣,这样大的工作强度,她却说:“比起一线的医护人员、基层的干部职工,我所做的微不足道。”
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我们知道的,也许只是万分之一。在这些温暖的、有着些许悲壮的故事里,他们的话或质朴、或情深、或俏皮、或笃定,但都发乎于心,掷地有声。
疫情防控,是一场短兵相接的遭遇战,一场举国出征的总体战。从长江两岸到白山黑水,从中原大地到东海之滨,一位位白衣战士、一名名奔走在疾控前沿阵地上的“哨兵”,为护佑万家灯火,冲锋陷阵、日夜奋战,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他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责任担当,时代传承,历史铭记。
总有一股战无不胜的力量,在大难中生根,在苦难中磨砺,在艰难中长成。齐心合力,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车水马龙,繁花与共。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钱玉军2月11日上午,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护理员王录红拎着蔬菜和鸡蛋来到了贫困户郭公正家中:“大爷,今天...
五莲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五莲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