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诗意,叫日照 第二届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宋庆艳/文 曹钰迪 李大伟 冷炳豪/摄
初秋的日照,碧空澄澈,淡云舒朗,海天一色,诗意芬芳。8月28日至30日,以“奋进中国诗意日照”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在日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诗人相聚海滨,探索诗歌本真,采撷诗艺之花,吟诵活力日照。
本届诗歌节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日照市委宣传部主办,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日照日报社)、山东海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这一中国诗坛盛事,让诗意盎然的日照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文字中闪烁的诗意 一场诗歌节,让日照在诗韵中走向全国
与首届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不同的是,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日照市建市3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使本届诗歌节立意更为深远,更富时代气息。本届诗歌节所征集的参赛作品,围绕“奋进中国诗意日照”这一主题,用诗歌的形式表现日照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照市建市30周年大背景下的新时代、新成就和新气象。
据了解,本届诗歌节自今年2月1日在《文艺报》刊发征稿启事、正式启动以来,共收到1650余名作者的4600余首诗歌作品,最终评出获奖作品20件,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6件,优秀奖10件。本届诗歌节参赛人数众多,其覆盖面之大、关注度之广、作品质量之高,成为一大亮点。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青春诗会”诗人创作的精品力作,或大气磅礴,或细腻婉约,讴歌着新时代日照的山水自然和人文风景。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杰在致辞中说,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厚植文化根基,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向心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诗歌正在成为日照极富魅力的文化名片。希望各位嘉宾、诗人朋友们常来日照、关注日照,用生花妙笔为日照添诗、添彩,赋予日照更多的诗意和记忆。
诗赛一等奖获得者李林芳的老家就在五莲,她说:“故乡的山川和大海,连接着我工作和生活的青岛,这就是我的诗歌地标,是我的起点,也是我生命的栖息地,从故乡,从此处,我会一直走下去。”
“茵茵之莒,文心可雕/当一把风雅颂的尺子迎风而立/千年银杏树下,白鹭展翅,古刹安宁”,这是诗人艾川笔下的浮来山。艾川来自河南,从事诗歌创作26年,此次创作的组诗《日照三山》,灵感就来源于日照独特的山水之美。
获知本届诗歌节的征稿启事后,艾川便在网络上搜索日照,远距离领略着日照的灿烂与美丽:绵延的海岸线、古朴厚重的黑陶、历尽沧桑的千年银杏……日照悠长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他触动,他把震颤于心的感动,化为笔下的诗篇。
“来到日照后,发现这里果然处处涌动着诗情画意,这里阳光充足,大海湛蓝,秋风送爽。当海潮涌来的时候,让人感觉到那不是一股股站立的海水,更像是一层层叠加的诗韵,闭上眼睛,湛蓝而温良的诗意扑面而来。”在艾川眼中,日照就是心中的诗和远方。
第二次参加日照诗歌节的获奖诗人陆承说,再至日照,天空蔚蓝,大海秀美,城市温煦,让人忍不住又有写诗的冲动。初光先照,光,以巨力之笔描画着初秋的绮丽,以及这座城市拔节的生长,延展成一幅绚丽的卷轴。这是新时代最炙热的表达,这是伟大祖国七秩变化的有力佐证。而日渐显出品牌效应的日照诗歌节,则是画卷中闪耀的意象,呈现着日照大地崭新的品格和气象。
在获奖诗人们的佳作中,九仙山、万平口、定林寺、诗茶小镇、蛋壳陶等具象融入其中,焕发出诗性的光彩,让日照之美充满诗韵,让日照之魅传到全国各地。
思辩中的诗意光辉 一场论坛,探索新时代诗歌的诗意方向
诗歌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灯火,从殿堂走向平民,一直闪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主流到小众,随着时代的美学变化,诗歌又逐渐成为缓解现代人精神焦虑的一股清流。为什么诗歌又重新降落到我们中间?为什么我们需要诗?新时代下,诗歌如何寻找新的生长点?
基于此,第二届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高峰论坛以“诗歌与新时代”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与会诗人和学者围绕新诗创作、古诗与新诗的对立和传承、诗意与现实和人生的关系等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诗歌爱好者们在思辩的光芒中感知诗歌的本真。
“为什么我们要热爱诗呢?为什么诗会成为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追溯诗歌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诗歌经过不断自我寻找、创造、分裂,诗意已变得越来越宽广。在处理宏大的诗意面前,很多诗人包括此次获奖诗人都进行了很好的尝试,但我想说说幽微的诗意的重要性,如何处理好内心稍纵即逝的、幽微的、不可捉摸的诗意,这是新诗最大的挑战。”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唐晓渡说。
“你的诗里有没有你?”著名诗人、海南大学教授王小妮谈及这个话题时表示,诗歌里要有具体的创作者本身的影子,“不管你是谁,你的诗歌里有了具体的、细微的、真切的‘自己’,你的诗才会越接近你的读者和你所在的时代。”“当生活的列车飞速前进,每个人都变成时间的傻瓜,诗再次出现了。人们需要诗,因为她能缓解飞速前进中成年人碎片化的的焦虑和压力。你在尘世里所受到的一切耻辱和不甘,你内心无法吞没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诗和语言得到解脱和救赎。诗是生活的另一个方向,是生活中高高架起的立交桥,是通往另外一个王国、另一种境界的途径,是超越现实的。”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海南大学诗学中心教授徐敬亚如是评论。
在谈到现代诗歌的诗意为什么越来越模糊时,著名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臧棣说,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追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加趋向于追求真实硬朗、简洁精确、有力量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直击生命的痛点,但可能不太美,因此不能拿古典诗歌的诗意之美来衡量现代诗歌。诗就是对生命的表达,就一个人和诗歌的关系而言,就看他能不能把对世界尖锐的洞察写出来,把矛盾性写出来,把这种生命的质感、冲动和力量表达出来,而不只是写这个世界有多美。这也是诗歌的创造性所在。
整个论坛持续了接近两个小时,其蕴含的思辩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让前来参加论坛以及收看网络直播的诗歌爱好者们受益匪浅、意犹未尽,也让此次诗歌节视野更为开阔,内涵更加深厚。
大众化的诗意情怀 诗歌“六进”,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
“在日照的每一天/第一缕阳光/会慢慢爬上我的窗前/像母亲的爱,照耀着我……”
在本届诗歌节开幕式上朗诵的这首《我的城,日照》,是“我向日照献首诗”日照市第一届中小学生诗歌大赛的一等奖作品。作为此次诗歌节“诗歌六进”的一个环节,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日照日报社)面向全市中小学生举办了此次活动,共征集2000余篇作品,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32篇,三等奖190篇,优秀奖及佳作奖若干篇。小学生们用笔墨简洁、童心澄澈的诗作,书写他们眼中的日照,成为本届诗歌节“诗歌进校园”的一次创新实践。
8月29日,“中华诗词校园”授牌仪式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举行,为这所以诗教推进立德树人的校园再添诗意。学生们还现场表演了诗朗诵《七律·长征》《春之韵》和乐诗舞蹈《不亦乐乎》等节目,这场富有诗情画意的展演,从侧面展现了日照市在推进“诗歌进校园”活动中的成果。
校园里,诗意清新活泼;工厂里,诗歌铿锵有力。本届诗歌节“诗歌进企业”活动首选日照港集团。29日,采风组一行人来到石臼港码头,看巨轮在海面起航。诗人王爱民有感而发,现场赋诗“日照港,轻轻地把历史抓起”,表达了对这座港口鲜活的感受。
诗歌交流会上,已经退休的日照港职工秦绪斌现场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岁月如歌辉煌闪耀》,以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诗歌展区内,焦红颖的《日照港礼赞》、丁俊昌的《贺岚南15#泊位主体竣工》,用质朴真挚的语言,描绘着日照港的蜕变、腾飞,给人以振奋之感。
诗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面昂扬的精神旗帜,激励着企业员工众志成城、逐梦深蓝、再创辉煌。
我们欣喜地看到,日照市诗歌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进广场的“六进”活动蔚然成风,以诗歌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建设所迸发出的生机与活力,正塑造着日照的文化品格,成为推动日照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行走中的诗意捕捉 书写瞬间灵感,感知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力
“我们坐在这里,哦,哦,不负这满是石头和茶树的河山。”
“日照今夜夜光明,一群骚人击鼓停。诗歌狂徒逍遥日,不负日照主人情。”
“十里泉水,不负这等白了头的独坐峰。”
8月29日晚,一场以“不负”为主题的击鼓赛诗会在大暖帐诗茶小镇举行。作为本届诗歌节的特色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获奖诗人和众多诗歌爱好者参与,他们现场赛诗,又现曲水流觞,共同见证这一诗歌盛典。现场,鼓声阵阵,诗歌传意。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唐晓渡,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海南大学诗学中心教授徐敬亚,著名诗人、海南大学教授王小妮,著名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臧棣,《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雷海为等来自国内诗坛名家、著名学者、作家,诗兴大发,妙语连珠,用一场精彩绝伦的斗诗会,把本届诗歌节再次推向高潮。
本地诗人杨慧也接龙了一首诗:“你从远方而来,赴一场山海之约,山不负每一次凝望,捧出丰朗的情意。”她告诉记者:“这种斗诗会不仅新颖有趣,还能近距离接触诗歌界的著名诗人和学者,让人非常难忘。”
室内,诗意澎湃;室外,星空浩瀚。远处城市的灯火依稀可见,夜空下的诗茶小镇,静谧安然。人们心中激荡的诗意,就在这夜色中自由地奔放。
让诗人们诗兴大发的不只是大暖帐诗茶小镇,以太阳文化为底蕴的东方太阳城,浪漫的日照阳光海岸露营公园,充满海情海趣的刘家湾赶海园等采风点,都是日照最具特色、最具创新点的精品旅游项目。诗人们每到一处,或静静体会,或探索交流,那些美妙而细微的瞬间悄然在他们的心头化为诗歌。
把诗歌采风创作和精品旅游景点结合起来,以此推动文旅融合,这是本届诗歌节的又一亮点。正在全力建设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旅游之城、蓝色之城的日照,在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创新活力正如蓬勃的诗意一样,带给人涤荡身心的感受。
8月30日晚,作为本届诗歌节的最后一项活动,诗人们在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采风后,现场创作了以“大沙洼”和“山海天”为主题的诗作,当晚由专家学者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一等奖获得者张群峰在诗作《致敬<山海经>》里写道,“我将一个隐秘的愿望/藏在一把流沙中/她们每一粒都质地干净/内在柔软/秋天的手掌打开一扇贝”,把金沙滩的美描绘得极致唯美。
此外,王爱民的《大沙洼的树影,是沉入杯底的茶》、姚德权的《在大沙洼,我以一株水杉的姿势聆听》、窦凤晓的《海滩———致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李林芳的《我要在大沙洼的一粒沙里定居》、董伟伟的《采山海浪花入诗》等作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日照山海相连、林丰树茂的优良生态和秀丽风光。
晨雾朦胧,海风袅袅。诗人们行走在日照大地,诗意的浪花在心中翻腾,灵动的笔触写出情怀万千。这是日照的丰饶和厚重给予人的诗兴,这是“五城同创”新发展新成就所激发的灵感。在诗人的笔下,这座城市更加生动具体、丰富可感。
丰富中的诗意内涵 细化内容细节,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日照是一座既年轻又古老的城市,其与诗歌有着怎样的渊源?
唐晓渡在致辞中表示,日照和诗有宿命般的关联,日照这个名字出自“日出初光先照”,这句话本身所蕴含的诗意很深,它不仅是古人先辈的命名,也在一次又一次命名着这座城市,命名着每一个诗人。日照是个太阳之城,也是一个海洋之城,但首先是个太阳之城。日照有点像欧洲的希腊,因为希腊有个著名诗人叫艾里蒂斯,他是一个以太阳为养料的诗人,他的精神图腾就是太阳。在谈到诗人和心中太阳的关系时,艾里蒂斯曾说过,诗歌的难度和诀窍就在于怎样手捧太阳而又不被太阳灼伤。日照也有悠久的太阳文化,《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就在日照市区域内。羲和浴日是中国上古神话之一,出自《山海经》。传说羲和生了10个太阳,她每天都要给这些太阳洗澡,洗完澡以后,再把它们放到扶桑树枝上风干,这是了不起的想象,比艾里蒂斯说的手捧太阳而又不被太阳灼伤还要了不起。
“我昨天翻阅了一下获奖诗歌,确实看到太阳和日照在诗里一次又一次出现,这不禁让我想起诗人们正在给太阳们洗澡这一意象,我希望羲和浴日的这个意象,能真正成为日照作为太阳城、作为诗人们内心某种图腾的象喻。”唐晓渡说。
在谈到未来日照诗歌节发展方向时,徐敬亚告诉记者,诗歌节还可以在互动性和丰富性上做文章。比如,日照诗歌节或可扩展为国际诗歌节或国际诗歌周,同时细化每一天的活动,尽量做到差异化和丰富性。他参加过中国昆明———北欧奈舍诗歌周,当时主办方邀请来北欧五国五位诗人,诗歌周内容丰富,包括双语朗诵等内容,市民和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他说,诗歌节还可以尝试开展诗歌大讲堂,邀请专家和诗人举办讲座,可以做大学生专场、市民专场和中小学生专场等,后期也可以作为一个常设栏目,这样就增强了互动性。此外,获奖作品朗诵会可以和开幕式分开策划,增强艺术效果,或者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区县和乡镇,去做诗歌专场交流。还可以组织诗人和专家到小学给孩子们上诗歌课,把诗歌实验作为一项特色活动,通过新媒体等平台进行直播,这样诗歌就会像下雪一样落在市民的心中,真正渗透到城市文化之中。
如果想把诗歌作为日照的一个文化名片,作为城市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精神定位的话,那就应该更广泛地和诗歌发生联系,把诗歌教育和诗歌欣赏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诗歌节活动中,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得到诗歌的陶冶。
“我觉得诗歌对于打造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而言,简言之,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从本质上来讲,现在这种快节奏、信息轰炸的生活,把每个人都拉向扁平化,每个人都很忙碌,而诗歌恰恰可以拓展一个人的生活空间,使我们能从日常的忙碌、匆忙的生存当中,和这个世界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大于一个城市本身所能做到的,这是对市民文化的一种拓展,会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开阔和多元。”徐敬亚说。
“日照举办这样的诗歌盛会,已远远超出诗歌本身。这是一次文化推进的盛会,有利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获奖诗人姚德权这样评价“诗歌节”。
日照,正以诗为媒,打造富有诗意魅力的文化新名片,这也是诗歌节创设的初心所在。
8月30日晚,第二届中国·日照(太阳城)诗歌节圆满落幕,诗人们陆续返程。时光虽短,诗情悠长。
不说再见,因为日照已用诗歌架起了一座链接你我、链接世界的桥梁;不说再见,因为我们又会相逢在以日照命名的广阔诗意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祥燕)8月27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永红到五莲县街头镇、石场乡调研农村公路、巷巷通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
五莲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莲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