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义务劳动美化城市
潍坊市以组织全民义务劳动为市区白浪河清淤、植树绿化美化城市环境,通过地方立法,坚持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参与维护城市形象,保持了市容市貌的卫生洁净,也提高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全民上阵清淤,沿河两岸四季常青
1982年春,结合“文明礼貌月”“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的开展,市里动员全市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市区的白浪河一段进行了清淤治理,成立清淤工程指挥部,市长挂帅任总指挥,各大系统按照分管企业、公司多少分片划段组织干部职工、青年学生、街道居民轮番上阵,利用汛期到来前的枯水季节为白浪河清除淤泥4.5多立方米。栽植各种常青花灌木5万多株。类似这样的活动,1979年以来,已经进行了两次。被人们称作“黑浪翻”“臭水河”的白浪河市区河段河水开始变清,河滩上出了青草,两岸已初步形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河滨游览区。
1982年,市府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在市区白浪河西岸民主桥头以南10亩地段的柳阴下,开辟了一个小小的鱼鸟花卉市场,前来交易的,有当地富有养花经验的居民和郊区农业社员,也有闻讯而来的烟台、崂山、掖县、五莲、临朐、安丘、青州以及浙江杭州、绍兴的花农。这里不仅每逢星期日、大集日生意兴隆,每天早晨也是游人如云,有时日成交多达3000盆。花卉市场适应了党的十一届全会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市民几乎家家户户养花的需求,促进了农村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为当地大批离退休老人提供了丰富宜人的精神生活环境。
开展义务植树,军民携手绿化城市
1980年以来在拓宽火车站广场和向阳路的工程中,在供水工程的建设中,在治理白浪河和城市绿化活动中,驻潍部队都发扬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光荣传统和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起到了先锋突击队作用,为建设文明城市做出了贡献。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了城市绿化、园林建设步伐,改善了环境面貌,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游息场所。人们不会忘记在向阳路刚刚拓宽的第一个早春,驻军某部首长率干部战士650人,曾用一天的时间在这里挖树坑170个,运土2000立方、整平人行道土2000立方。市机械、化工、二轻、医药4个工业系统所属68个单位的干部职工连续在这里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投入劳力万余人次,为花坛换土7500立方,在绿化带上栽植了冬青、松柏、黄杨,并在人行道侧种植了白杨、法桐共计28266株。连续多年实行全民义务劳动植树绿化,主要街道、河床两侧皆绿树成阴。公共场所、机关、企业庭院绿化日渐起色。在主要交通干线交叉口建成许多小型街心花园,形成了广场周边见缝插针的绿化地带,五年内共植树263万4千多株,收到了良好的绿化效果。城市绿化覆盖率1983年达到12.3%,每人平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3.1平方米。
实行门前三包建成保洁网络
为了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市容管理,从1979年以来,市区设置活动垃圾箱200多个,新添运垃圾等车辆30部。环卫管理的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劳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市区原有的四个烘场都搬到郊区。特别是通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形成了专业和群众性结合的市容环卫网络,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门前三包,义务保洁,使市区大街小巷经常保持“三无一新”,即无垃圾、无积水、无污物、墙壁门窗刷洗一新。
说到“门前三包”,在潍坊市既有老传统也有新规矩。早在1958年全国大张旗鼓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中,潍坊市就走在全省的前列,当时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师哲曾来潍坊市视察,而后城关邓发西街(今东风西街)还被树立为全省卫生典型。上世纪80年代城市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为加强城市管理的法治化,市政府通过市人大曾连续建立了7项地方法规,其中门前三包形成了制度,普及到市区各个角落,没有接触不到的死角。当时,除了市区有专业的、为数不多的环卫职工队伍,主要负责生活垃圾与粪便的日产日清,市区的环境卫生全靠市民自己动手,实行门前三包。为保证落实,分管的居委会按时组织检查评比,连市委市府的大院也不例外。当时所有机关、企业、事业、学校、街道的领导、管理人员,街道居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清扫院落、大门内外的三包地段。冬天下了雪,除了对三包地段及时清理,还要走上大街清理积雪,天长日久已经形成了习惯。
综上所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拨乱反正的思想政治路线后,面对城市建设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的局面,市委、市府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市人民群众,自己动手谋福利,解决了城市建设的许许多多困难。五年的时间累计将市区240多条小街小巷中的170多条实行了硬化,并增加了排水设施;动员远离市区的工矿企业自愿集资,谁投资谁受益,建设了工矿区道路30多条,解决了区间行路难,排水难;用企业投资联办、综合开发统筹建设的方法,在市区兴建住宅楼70多万平方米,让市区五分之一的居民搬入了新居;发动机关、企业、学校、厂矿职工义务劳动、实行军民共建,大搞环境整治,清理河道,植树绿化;此外还扩建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在公园内增添儿童乐园等等,短时期内,改变了原来城市“脏、乱、差”的情况,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城市建设经验
登上《人民日报》
1983年2月16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了《民办公助搞城建,众人拾柴火焰高,潍坊市容展新姿》的消息。消息中还引用了时任城乡建设部部长李锡铭的一段话说:潍坊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城市建设和其他建设事业一样,不能光是靠国家投资,而必须同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办的好,搞的快。当天在一版上还发表了一篇近3000字的社论,题目是《依靠群众自己动手谋福利》。同日二版头条登载了新华社记者杨凤山、通讯员韩子夫、刘恩明采写的《人民城市人民建,潍坊市城市建设调查》的新闻。
“人民城市人民建”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年代,用调动群众积极性,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克服了当时国家财政经济力量不足的困难,群策群力,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扭转了城市建设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的局面,为以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陈瑞曾(陈景蕃提供重要资料)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晓东)4月27日,碧桂园金杉·翡翠公馆二期新作7#楼盛大开盘。在数千名五莲市民的期待下,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五莲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莲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