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众日报征文选登 大众日报伴我六十年

大众日报 2018-12-21 10:01 大字

□马先吉

我今年83岁了,23岁的时候我开始向大众日报投稿,向编辑和记者同志学习新闻写作。在过去的60年里,我始终得到报社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和指导,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成长为资深通讯员。

1956年,我从临沂农校毕业分配到五莲县工作,由于爱好写文章,业余时间就开始向报社、电台投稿。可是由于方向不明、路子不清,一股劲不知道往哪里使,虽然熬了不少夜、费了不少劲,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出去的稿子都是一去不回。有一次,我向大众日报的编辑同志写信请教新闻写作,没想到编辑同志认真负责地给我回了信,一边热情鼓励我把为党报写稿的积极性保持下去,一边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稿子写的实事太少,提出的问题离党的中心工作太远,希望我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实际工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把握准上情,了解深下情。

1958年,中央号召大力发展养猪业,但各地普遍遇上了饲料不足的问题。当时我担任农业技术员,了解到五莲县户部公社有些大队采集麻蒿晒干磨成面喂猪,对解决饲料不足的问题起了不小的作用。我就麻蒿长在什么地方、如何采集、怎样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采访,最终写成了一篇《麻蒿喂猪也很好》,寄给了《农学知识》杂志,很快就被刊用了,杂志还按照我寄去的标本制作了插图。这是我第一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也让我在写作上开了窍,按照这样的思路写稿,我的稿件也很快在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上发表了。是大众日报编辑同志的回信,开启了我的通讯员生涯,将我带进了新闻写作的大门。

发表了多篇稿件后,我的写作能力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调到县委报道组担任组长,开始有机会与来五莲县采访的大众日报记者共同采访,近距离学习大众日报记者的采访技巧、写作方式。当时条件有限,记者来采访时乡镇党委只能提供自行车代步,吃住也都是在村里。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记者同志们依然深入基层、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气候炎热的六月天里,蚊虫叮咬令人难以忍受,记者就躲在蚊帐里写稿子。有一次,一位记者骑着自行车,在一周的时间里采访了五莲县的25个村庄,将基层的情况完全摸清楚后才开始写稿子。这样的采访作风使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在几十年的采访生涯中养成采访必下基层的习惯,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期间,我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基层采访,地瓜窖子、会计室、民兵连办公室都曾是我采访中的住处。

大众日报每年都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县里的通讯员争相报名,我每次都会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刚开始大家都问我,为什么和大众日报的感情这么深,还舍得把去大众日报学习的机会让给别人,我总是笑着告诉大家,与记者老师共同采访的过程,就是学思想、学政治、学工作、学作风的机会,为此我还特地写了三句顺口溜:“记者来五莲,老师到面前,我就进了学习班。”

1996年,我退休离岗,继续订大众日报在家读,看大众日报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哪一天离了也不行。

作者简介:马先吉,山东五莲人。曾任五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五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新闻推荐

集中“充电”强本领

本报讯(记者王小宁通讯员厉鹏李晗)12月10日,五莲县审计局克服当下审计业务量大、人手短缺的难题,派出9名审计业务人员到山东...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