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巷巷通”工程让农村告别“雨天两脚泥” 董家楼村民下雨天也敢穿皮鞋

大众日报 2018-12-04 10:03 大字

□记者纪伟

通讯员李维江李绪业报道

本报五莲讯“这两年村里的路修起来了,但巷子里还是土路,赶上下雨天一片泥泞。今年县里搞‘巷巷通’,村里硬化了巷道,现在即使是下雨天我也敢穿皮鞋出来串门了。”11月28日,五莲县董家楼村村民王泽名告诉记者。

王泽名所说的“巷巷通”,是五莲县在完成了农村硬化路“村村通”后,重点打造的又一个民生工程。五莲是个纯山区县,山地丘陵占到总面积的86%,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受制于道路交通制约。近年来,五莲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改善提升群众出行条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城乡道路建设,完成了农村硬化路“村村通”、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打通了城乡连接的“主动脉”。但受财力所限,在实施“村村通”时,多数村庄只硬化了主街道,大部分巷道、胡同仍是土路,也没有配套排水渠。为畅通农村交通“毛细血管”,告别农村“晴天鞋沾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五莲县于去年年初拿出2亿元奖补资金,计划每年投入5000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巷巷通”工程,4年内硬化所有村居的大街小巷,打通农民出行的“最后一米”。

两年来,县财政已累计投入1.1亿元,其中:2017年完成101个村、铺装硬化道路352公里;2018年115个项目村已有112个完工、铺装硬化道路428.2公里。工程的实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充分支持,2019年的项目实施村庄目前尚未确定,已有60个村庄利用农闲时间提前行动起来。

为彰显五莲山区乡村风貌,该县确立了“去水泥化、透水铺装”的原则。根据实际,区分城区村居和农村,主街道和巷道分别采取不同的铺装硬化模式,主街道可以用沥青或水泥硬化,巷道铺装要着重体现原生态、环保优先的理念,突出“硬化不是水泥化”,大力推进去水泥化。城区周边村居的巷道可以采用彩砖铺装,农村巷道就地取材,主要采用原石、毛石、大理石尾料等材料透水铺装,垫层以砂石为主,不用水泥垫层或嵌缝,并且要同步修建排水沟,预留绿化空间,在门前房后栽树种花。董家楼村就是选择了颜色各异的原石铺装巷道,不仅成本比标准化的块石低,还在村里实现了“一巷一景”。

实施“巷巷通”工程,不仅改变了农村雨天“泥水路”、晴天“扬灰路”的状况,村庄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过去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搭乱建等问题逐步减少,群众更加自觉地维护村庄环境。同时,质朴大方、结实耐用石头路,还保持了农村的原生态,成为青山绿水间倍受好评的一道“乡愁景观”。“以前村民经常在巷子里放垃圾、堆柴火,现在石板路铺得这么漂亮,大家都不舍得再在巷子里放东西了。以前巷子进不了车,现在站在村东头的巷子口能一眼看到村西头。”王泽名说。

据介绍,为保证“巷巷通”工程顺利推进。五莲县坚持真奖实补,制订《美丽乡村“巷巷通”资金奖补方案》,县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奖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调动镇村积极性。奖补不设定比例和户数,不搞平均化,干一米补一米,先干先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奖补资金按工程启动、乡验收、县复审三个时间节点,按照3:4:3的比例拨付给乡镇。其中,主街道按照4米宽的标准,每公里奖补26万元;巷道去水泥化、采用透水铺装的,按照2米宽的标准,每平方奖补40元,2017年共计奖补资金4774万元。

今年,五莲县又为14个片区先行拨付启动资金1300万元,目前已经对完成建设任务的村庄进行了验收,待核算完成后,按程序拨付奖补资金。部分乡镇也出台政策,在县里奖补的基础上再进行奖补,切实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看到了“巷巷通”的政策优惠和实实在在的出行便利,2019年项目实施村庄尚未正式确定,许多群众就主动要求村里利用农闲时间先干起来。据统计,全县已有60个村庄提前干了起来,其中39个村进入项目招投标程序、21个村已提前开工建设。石场乡单家庄村农民单恩福算了一笔账:每户门前小巷长14米、宽2米,共28平方米,自己拾石头铺装需要4天,县里、乡上每平方米还能补助50元,不仅铺好了门前路,还能挣1400块钱。“早干早受益!”王泽名说。

新闻推荐

激活变革创新主引擎 谱写富民强县新篇章 专访五莲县委书记马维强

本报记者李青通讯员李维江李绪业“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1月24日,五莲县委书记马维强在接受本报记者...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