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的山(一)
辛崇法
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人们习惯称为“自然地名”。在自然实体中,山的属类最多,由于山的地形特征,造就了自然界多种地形、地貌。日照市地处鲁东南,濒临黄海,属鲁东丘陵带,中部高四周低,东部属胶东丘陵,西部为泰沂山脉,中部又有7条互不衔接的山脉,境内共有大小山头4300余座,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大自然不仅赋予这里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美丽景色,又有众多风景秀丽的自然地理实体——— 山。这些山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日照境域,其名称也如同日照市五彩缤纷的乡村地名一样多姿多彩,有的是以地形地貌命名,有的是以形象命名,有的是以神话传说命名,有的是以自然环境加数字命名,有的是以与山相似的颜色命名,有的是以寺庙命名,等等。既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都与生息在当地的人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当地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关系紧密相连。尤其在当地一些较有名气的山,又是古代文人墨客游览的好去处,并留下了许多赞美诗句和传说故事,使这些山名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和灵气,也体现了日照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现参考相关史料,记述如下:
以地形地貌命名的山
在日照市的山名当中,以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环境命名的较多,如丝山、河山、奎山、会稽山、分流山等。
丝山
位于新市区和东港区秦楼街道北侧,亦称西龙山,西与河山对峙。据清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卷一)纪云:“以雨后山崖悬流如丝,故名”。 面积约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12米。山势险陡,西南各峰巨岩参天,巍峨雄壮,正如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说“山形陡绝,悬溜侵崖,如丝缕然”。西与河山对峙,势如旗鼓之象,具有军事意义。
文人墨客多有诗赞美此山。清日照人李麟圃(字又昭,贡生)在《丝河烟雨》一诗中赞美说:“一望苍茫见远山,丝河相对俨重关。烟笼螺髻添新沐,雨点峨眉失旧弯。海气东连青罨画,奎峰南接碧孱颜。舆图千载夸名胜,应有灵仙在此间。”
清日照人丁恺曾(字萼亭,号鹤亭)在《游丝山》一诗云:“盘道梯云上,峦光入座暝。平沙一线白,双屐万山青。羽士能留客,山魈亦气灵。日斜犹纵目,独依最高亭。小阁轻苍碧,晚山风雨来走。深林不见日,急瀑似闻雷。红隳应时果,绿浮得意杯。问他能济物,短杖折蒿莱。”河山
位于东港区河山镇,距市区10公里,“以其为境内众河之源因名”(见清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与丝山对峙,面积约2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628.8米。主峰周围山势陡峭,岩石裸露,山顶较平。清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云:“山上有石洞吐云”。清光绪十二年版《日照县志》纪云:“峭壁端严,屹然一邑屏障,出云则雨,北顶池永不凅。”南为官寨顶,因明代正德年间官民筑寨避乱于此得名。主峰东南平坦处有寺庙遗址,有石亭,有传说老母奶奶修炼的石洞等名胜。当地居民常见山端云雾缭绕,有“河山戴帽,三天雨到”之说。
河山山势峥嵘,气势雄伟,古迹遍布,处处胜景。明万历日照知县李文星在《登河山》一诗云:“一上高峰破天荒,岚光秋色并苍苍。壁悬仿佛压屏障,地广依稀见海洋。泉深山腰凝石乳,天恒洞口漏斜阳。漫将斗酒豁吟思,云外飞鸿任渺茫。”
清杨改之(广东番禺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年任日照知县)在诗作《秋日登河山》云“愁里闻秋陡彼崖,杖藜攀葛上层台。西依屏障僧房稳,东带齐洋客虑开。山色隐通城右气,蟠潮偏逐异邦来。明光更得秋深日,再上孤峰挹八垓。”
清日照人毕暐亦作《秋日登河山》诗:“苍翠如屏接市城,高山反借一河名。黄花红叶乘秋好,屐齿芒鞵趂晓青。渡水湄边惟石立,扪萝岩下有僧迎。敲声欲听流水响,天籁忽从近壑鸣。”
会稽山
位于东港区河山主峰西北,南湖镇下湖村北侧,与五莲县交界。因山上两峰隆起并对立,如二人稽首相会得名。山势陡峭,主峰海拔611.9米。山西麓的空冲水北山岩缝中,有一悬流滚珠溅玉,从空降下,空冲水村即以此为名。相传越王勾践迁都琅琊后,曾登临此山,并命名为小会稽,故有会稽之称(清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载“相传越王登此号小会稽”)。《越徙琅琊考》纪云:“自赣榆北七十五里,即达山东之日照,县北四十里有会稽山,县志相传,越王尝登此,号小会稽山。”《吴越春秋》一书中亦有关于鲁哀公二十二年,越王勾践灭吴,自越至会稽的记载。并有传说“大禹曾会诸侯于会稽山”。
会稽山景色宜人,清日照人厉毕久在《小会稽山》一诗云:“峩峩秋色里,人与白云期。小径随山曲,高峰近汉岐。松风响次第,虫语暗参差。霜越能逸兴,命名有所思。”
清日照人丁恺曾作《小会稽》长诗,对当年越王勾践登临小会稽山的情景作了记述。诗中云:“东武非越地,越王来东武。天意与人事,倚伏谁为主……”
奎山
位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东濒黄海。清康熙十一年《日照县志》称作“聚奎山”,《山东通志》称作“圭山”,《齐乘》称作“孤(弧)奎山”。今名奎山。据清光绪十二年版《日照县志》云:“三峰如笔架,北拱县治,为一县文峰。石崖生成‘二十奎’三字,霜落则现。绝顶石室,额镌‘白云洞’三字,可观日出。前有玉皇殿,光绪十年知县陈懋重修。”玉皇殿正北为人工凿成的“白云洞”,附近尚有点将台、天池、八戒洞等遗迹。山上有泉,相传泉底通海,俗称“海眼”。
此山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250米。旧时文人墨客曾对这座孤立特起的山写下许多赞美诗句:
清康熙五十一年日照知县成永健(江苏盐城人)在《九日登海岸奎山》中云:近海潮初长,山高眼欲空。一年黄菊酒,九月鲤鱼风。身世骊珠暗,行藏鸡肋穷。何当振衣处,直已到苍芎。
清日照进士丁泰在《登奎山》一诗中,把奎山比作屹立于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沙浦山无数,从高纵目看。一拳称砥柱,千古障狂澜”;“人与星相聚,天随海共宽”。又以“泉底通海”的古老传说,告诫人们:“登临莫长啸,足迹有龙蟠。”
清杨九锡(稠川人)在《登奎山》诗云:“何处寻幽驻客轺,硅峰孤峙锁崔峣。遥瞻蓬岛三山出,府挹瀛洲万派潮。洞锁白云生紫榻,涛翻青咒彻丹霄。振衣已觉尘埃远,疑有仙风羽扇招。”他在《中秋再游奎山》一诗云:“孤峰高峙海天嵬,胜日重登更快哉。佳气时随烟雾台,龙光直上斗牛隈。苍苍玉版三溪茂,荡荡金沟一鉴开。欲向嫦娥分桂魄,笑擎东海作云垒。”
清日照人郭廷佐亦作《登奎山》,诗曰:“佳气东南疏翠嵇,风光未许他山齐。势临城市千家小,望入沧溟万派低。雅兴何妨酣石室,壮怀应试接天梯。道林莫说徒虚愿,景色由来只自携。”
清日照人李建忠(字紹唐,岁贡)有一首《同登奎山望海》的诗,诗云:“雅有凌云意,登临喜见招。沧溟浮碧落,孤岫出重霄。岚气沾衣薄,潮声撼浦遥。夕阳风物好,几处见鱼樵。”
清日照人丁守孚(字信中,贡生)在《聚奎山馆即景》云:“蔚荟丛中著画堂,闲窗坐久暂翱翔。山风几度绿墙过,吹落松花满院香。”
清日照人郭会极在《聚奎朝雾》诗中云:“非雨非云樵径迷,一峰全隐海涛西。木鱼不辨敲何处,暗放声声渡晓溪。”诗中的聚奎即奎山,亦称孤奎,因东邻大海,所以位在“海涛西”。
清李建中在《同登奎山望海》一诗云:“雅有凌云意登临,喜见招沧溟浮碧。落孤岫出重霄岚,气沾衣薄潮声撼。浦遥夕阳风物好,XX几处见鱼樵。”
清丁恺曾亦作《奎山夜望日出》一文中,用“沙出如石争碌碌,天外一线光烂烂”赞美奎山景色。(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段建雷位于石场乡驻地西南8公里的官山沟村,属于典型的山岭地带,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人均收入低,是省...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