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车工到首席技师 记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农用车巡检员冯展帅

大众日报 2018-10-31 01:19 大字

冯展帅(右)在车间内开展技术攻关。□本报记者丁兆霞纪伟

本报实习生闫圣华

2005年,18岁加入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车床工人。13年来,经过辛勤付出,他数个大奖“加身”:2010年五莲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获数控车工第1名,2013年第九届山东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第2名,2014年“华兴杯”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车工)第1名。他先后被授予省技术能手、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青年五四奖章、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个岗位,一干13年。从一个毫不起眼的普通车工,到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车工)冠军,并在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只有初中学历的五征集团农用车加工一车间巡检员冯展帅,是如何做到的?

不服输的“技术小工”

每天与冰冷的车床做伴,生活单调又枯燥。更糟糕的是,初来乍到,别人“手到擒来”的工作,自己却都操作不了。2005年5月,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冯展帅,很是有点气馁。

但在短时间的调适后,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让他生生压住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为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他报考了公司的机械工程培训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冯展帅也没有止步于此,为突破理论知识壁垒,他常年孤灯苦读,如饥似渴地汲取相关专业知识。

书山有路勤为径。就这样,短短几年时间,冯展帅先后攻克了半轴套管装夹、分离轴承座粗车工艺改进以及玉米收获机、拖拉机拨叉轴加工改进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从一名技术小工迅速成长为数控机床上一把“尖刀”。

勇往直前的“拓荒人”

冯展帅不仅是车床操作能手,还是编程高手。加工车间每年都要加工制作新开发产品的零部件,因为没有任何参照,只能靠分析图纸、试验,编出最精确的程序,加工出工艺要求的零部件。靠自学,冯展帅学会了编程,利用现有条件,摸索出新的零部件加工方法,试验成功了汽车用1080加长半轴套管和1080后轮毂,并多次对零部件加工工艺进行改善。

如今,冯展帅更是练就了一手“绝活”:你想要啥件,只要给他个图纸或者口述工艺需要,他就能编出相应的程序,做出精确的工件。在人才辈出的五征集团,这项技能至今无人超越。

这,源于他13年来面对挑战始终保有的工匠之心和勇往直前的创新劲头。

2010年,他在使用待报废数控车床对AG14后轮毂进行粗车时,琢磨出了操作过程中的连接点。在试制过程中,编写了专用程序,制作了“粗车专用卡爪”和“专用车刀”。试制成功后,一名员工可操作两台数控机床,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并可节约12万元费用。

2012年,他对分离轴承座粗车工艺改进,由原来两道工序粗车改为一道工序粗车,年可节约生产成本5万元。

2014年,他设计制作了“隔套气动夹紧”装置,每次可同时装夹3个工件,生产效率提高两倍多,减少人员3人,年节约人工费用15万元。同年,他改进涨紧轮加工工艺,通过制作专用车刀和改进车床加工程序,实现了加工一端内孔后掉头加工另一端内孔零部件全部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40%。

2015年,他又主导优化壳体生产线工艺流程,按工艺要求,改善过去各机床独立操作,工件用料筐进行周转的模式,改为生产线作业,实现无缝隙流水生产,减少工件周转磕碰,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提高了30%。

年纪不大的“老师傅”

年龄不过31岁,在车间里,冯展帅却是响当当的“老师傅”。每当遇到技术上的问题,车间员工们总是想到找冯展帅,他们说,“冯师傅办事,我们放心。”

每年,他带徒10人以上,对加工参数、机床参数、刀具参数等项目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同时还传授设备保养知识和实践经验。如今,在他所带的徒弟当中,有6人取得了公司事业部及以上级别技术能手称号。

新闻推荐

以赛促学以赛促优

本报讯(记者王帅)10月22日至23日,五莲县洪凝街道中心小学举行了全街道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次“赛课”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

五莲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五莲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