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短板”变幸福“撬板” ——“乡村振兴在五莲”系列报道之三

日照日报 2018-09-04 01:33 大字

本报记者 孙向阳 王小宁 通讯员李维江 李绪业

柏油铺到家门口的董常路,让五莲叩官镇蔡家沟村村民韩方秀看到了更有奔头的生活。“原来这条路坑坑洼洼很难走,现在修好了,来旅游采摘的游客也多了,苹果、樱桃、梨等水果在树上就卖出去了。”韩方秀说话时一脸幸福。

蔡家沟曾经的交通困扰也是五莲乡村振兴的瓶颈制约。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86%的五莲,作为典型的山区县,交通短板不是新病,而是顽疾。如何补齐短板?怎样突破瓶颈?

跳出“就道路建设抓道路建设”的传统思维,五莲坚持问题、创新、市场导向,精准发力,标本兼治,探索走出了“变交通短板为幸福撬板”的新路子。

路子新,在于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建管养”一体的模式创新———今明两年,五莲计划建设20条275公里农村幸福公路,并创新将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统一打包给日照交通发展集团,明确建成后再养护10年,将节约的养护资金与企业按比例分成。

五莲县交通局局长丁传明告诉记者,“建管养”一体化把建设和养护捆在一起,建设单位由给政府修路变成给自己修路,“如果修不好,养护期就得自己多投钱,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仅如此。围绕突破莲西区域扶贫,重点规划建设7条道路,打通贫困地区对外联系的便捷通道。同时,对农村公路沿线34个“空壳村”,同步建设一处驿站、一处土特产小市场、港湾式城乡公交停靠站以及一处停车场,建成后使用权和受益权归村集体,对外出租收取的租赁费,稳定为“空壳村”、贫困村增加收入。

路子新,在于“巷巷通”工程建设坚持透水铺装的理念创新———从2017年起,五莲利用3年时间硬化所有符合规划的499个村庄的大街小巷,而去水泥化透水铺装是备受点赞的亮点。

“硬化不再用水泥,而是鼓励群众就地取材,采用花岗岩块石、毛石甚至是烂石,自家门前巷道自行找平,透水铺装”,五莲县扶贫办、农工办主任丁伟解释,透水铺装透水透气,保持村庄绿色生态,就地取材实现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可重复利用,不会给村庄未来规划整合留下遗憾,还能为各种管线入地提供便利。

按照该县“巷巷通”建设工程奖补政策,对符合铺装要求的,按照块石每平方米40元、荷兰砖每平方米20元的标准直接补助群众,既节约资金,也增强群众参与度。五莲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奖补。

路子新,在于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改革创新———着眼于破解农民群众“乘车难、坐车贵”,五莲城乡公交改革抓住“车、人、票”三大关键,收回农村客运班线运营权和75台农村客车,对全县12处乡镇(街道)到县城的农村客运班线改造提升,并统一执行2元票价。同时,收回89台城区公交车和90台校车,实现了县域内公交、校车国有化。

目前,全县公交运营线路33条,其中,城乡公交线路23条,通达12个乡镇428个村,通达率为77.4%。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密切了城乡联动,也极大地促进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只有交通之路与幸福之路并行,才能真正引擎乡村振兴的发展。在五莲,随着一条条幸福路的打通,乡村振兴必将演绎更多精彩。

新闻推荐

“一分钟办税区”让纳税人搭上直通车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张辉于善发)“以前到办税服务厅,打印完税证明可能需要排队等候半个小时才能办理,现在有了‘一分钟办税区\...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