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史记》
王文娟
丁酉夏,收到守朴新书《大山有约》,封面题字遒劲有力浑厚大气,出自著名作家李存葆之手。序亦出自名家,《不厌庐里说大山》作者鲁钝乃潍坊学院中文系教授,隐居五莲九仙山著作等身;《我见青山多妩媚》作者是散文家夏立君老师,评论中肯而不乏幽默。
守朴是张西洪的笔名,此书是他二十年作品的集锦,记录着一位大山之子宝贵年华的痕迹。守朴是摄影家加作家,文如其名抱朴守拙,真情流露,无繁琐的修饰词堆砌和假大空的废话。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流畅自然生动风趣而不乏哲思的火花闪耀。读之如盛夏月夜饮一杯清茶,如雪夜三五知己围炉谈心。
很多人酷爱读散文,因散文真实可触,是活生生的。说平常话,讲平凡事,离你最近。读散文如读《史记》,你能读到作者真实的人生往事,它直接通达心灵引人共鸣。
一本书的内在美与外在美都很重要,作品是否有分量得通过阅读下结论。打开一本书容易,能否写进人心里,令读者一叹一笑,不易。评价一本散文是否属上乘,看的不是其表面功夫,若像一个暴发户般用华丽辞藻堆砌八股文沾沾自喜未免肤浅。散文关键看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否有深度有哲思,是否敢于针砭时弊反映现实,是否以委婉或直白的艺术形式做到了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好散文不仅在语言,还要看骨骼和灵魂。散文的骨骼就是叙事,得是真人真事。因不仅陌生人看,熟人也看,虚假虚伪的散文必然令人不齿。而散文的灵魂就是文字里藏着的人文情怀、社会担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散文最易写也最难写。一个人若无生活积淀,无一定阅历水平,无相当精神境界,很难写出好散文来。“人如其文”或者说“文如其人”,指的就是散文。我们喜欢听好话但更喜欢听实话,这也许就是更多读者愿意读散文的原因吧?
书中厚重之作有,《常山步月怀苏公》写苏东坡,丰富翔实史料的引用使人物事迹真实可信。写一个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很难,得加入想象力做一个情景还原,虚实之间颇考验一个作者的文学修养、社会阅历、洞察力。技法上则白描、叙述、议论交织,笔锋纵横,感情充沛。深刻把握住精神实质内核,把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刻画得鲜活生动,读之其人如在眼前巍然站立,随其坎坷起伏的命运唏嘘不已!
书中常有阅读的惊喜。李存葆,在全国响当当的名字,《高山下的花环》无人不知,改编的电影曾让万人空巷,他是五莲的一张文化名片。《山中有棵树》,让我们近距离看到一位将军从农村起步和成长的历程,聆听到著名作家的谆谆教诲。一个人的话无形中影响着另一个人甚至一群人一代人。在李存葆老师影响下,守朴成为保护古树名木志愿者,并在文学创作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他主攻散文并越写越好。
书中灵动之作有。真性情流露,妙趣横生幽默感十足,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那几片树叶》回忆函授考试的情形,师兄“谢顶的后脑勺发着智慧的光芒,桌上的卷子也填得密密麻麻”,纸条从大盖帽里“滑在脑后,插在领子里。老师及时地帮他戴正帽子,礼貌地帮他取下白纸,悄无声息地拿走”,绘声绘色的描写令人捧腹!后来这位师兄不无遗憾地说:“那次没演当好,只差一道小题就通过了。”“演当”应是表演和掐准时机之意,文中运用方言恰如其分,乃画龙点睛之笔。
《管饭》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工作的”刚走,我和弟弟抢吃那盘葱炒鸡蛋。母亲情急下摸笤帚就打,“我”跑出家门慌里慌张把鸡蛋都跑掉了,“回望一眼来路,估计是找不到葱炒鸡蛋了,后头还有几只瘦狗正在撅着鼻子寻好事哩。”晚上妈妈端出半盘炒花生米兄弟俩美美地吃了一顿。花生米,宛若希望的种子植在幼小孩子心田,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人生中美好的东西很多,美食当然是其一,它无形中帮孩子树立起上进心———看这篇很多读者深有共鸣!
书中关注底层生活、描写草根的篇幅不少。作者有一颗爱家乡爱大山、怀感恩之情努力回报社会和父老乡亲的赤子心。《茂东大爷》是一例,作者在乡镇工作时和大爷及乡亲们处得像一家人。“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老百姓的口碑是对官员最公正的评价。书中还写到小区里净池旁的拾荒人,写淳朴善良的后奶奶等,都充满朴素真挚的人情味道。写积霖谷的百合花、香椿芽、老家豆腐、粽子、饺子等,格调清新隽永,很好地弘扬了传统文化。
书中大量篇幅写大山,带“山”字的题目就有12处,还有不少篇目中有地名,黄崖川、积霖谷、金牛蹄子泉、可落垛、殉情峰、“公”字沟、洗耳泉……书名《大山有约》名副其实。作者将一腔热爱家乡山水的深情诉诸笔端,把五莲的大山当作宝贝疙瘩热情讴歌。
一本书中若只有“高大全”的篇章是不完整的,也是狭隘的。《凡人烦事》很接地气,由15个短章组成,各自独立短小精悍,如一串珍珠熠熠生辉。妙在以小见大,诙谐之余入木三分地深刻反映世间百态。侄子来串门因没评上先进发牢骚,“活也干得不孬,就是评不上。”领导说他“你也没要,我当是你不稀罕哩”。先进不是靠实干来的,是靠向领导求来的。一问一答之间刻画出社会的真实剖面。
反映现实的作品是永不过时的。如《猴王 狮王 人王》写九仙山的猴,“炫耀着,腰板更直,印堂更亮,尾巴翘得更高”,这工笔,写神了!“年轻漂亮的母猴捡起掉在地上的半个柿子,继续啃着”,像不像古代皇帝的宠妃?读之唯有俩字:佩服!至此作者没停止挖掘,其后有振聋发聩之音:“大款就得为所欲为,头儿就得颐指气使,无赖可以专横跋扈,泼皮可以横行乡里,大帽帽儿就得指手画脚。这一切,人们早就认了,但是,当灾难来临,天塌地陷,民不聊生,是谁挺身而出,救民众于水火?”这番拷问何等有力!喊出了老百姓心声!———妙!解气!作家文章为啥受读者喜欢?因为作家是社会的良心,作家得为读者尤其为底层民众代言、呐喊。
《大山有约》篇篇货真价实,像大山一样厚重朴实,透着一股子朴实得近乎拙的劲儿,大智若愚;又像九仙山的天泉地泉水一般灵动,活泼有趣。两种风格糅合兼备实属难得。这功力就像金庸小说里的扫地僧,越是看起来简单,貌不惊人,不炫耀不张扬,越是功力深厚,谈笑间直击要害,令读者心有灵犀会心一笑。恰当的拙朴可贵,是写散文到达一种高度时的体现,繁华落尽而返璞归真。
他在后记中说“写小说心眼子不够用,写诗歌缺乏才情”所以才写散文,这纯粹是自谦和幽默。写散文不但需要“心眼子”,要需将发自内心的灵气、智慧灌注文字中,还需具备一腔充沛的才情。没有真挚深厚的感情流淌字里行间,散文就成了一本乏味的流水账。
在文学路上,守朴堪称幸运儿,有一位中文系教授手把手教导。《不厌庐里醉山翁》便写到这段渊源。初识时房文斋教授赠他以一本《郑板桥外传》,是否一种美好的巧合?当时守朴是一家大单位一把手,其人依旧保持大山之子的淳朴和热情,当官而不官僚,常下乡扶危济困,颇有几分郑板桥的风骨脾性。
写散文需要天赋需要名师指点更需要勤奋。“十年磨一剑”,守朴足足用了两个十年,完成了从文学爱好者到一个较成熟的散文作家的转变。
生活是现实的,充满喧嚣,而《大山有约》是作者灵魂上的一次超凡脱俗的涅槃,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一段安静倾诉。一本书写尽了一个山里汉子的半生,也是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真实画像。作者身在国企心系苍生,有一颗赤子之心一腔悲悯之情,这是大山之子大写的情怀。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此预祝守朴老师出更多佳作!读者期待能继续与大山有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凡星通讯员于善发)五莲县税务局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办税效率,本着“优化、协同、统一、高效”的原...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