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上芦沟

黄海晨报 2018-06-13 00:00 大字

陈祥福

从下芦沟村到上芦沟村是5里,从我的老家打渔场村到上芦沟村也是5里。下芦沟村到上芦沟村有公路相通,公路是沿着一条河爬上来的。这条路,是儿子和伙伴们童年时代经常玩耍的地方,所以我总是赋予这条路以特别快乐的意义。从打渔场村到上芦沟村,则要翻山越岭,还要趟过河水,一路尽是崎岖,所以,这条路我则寄托了许多特别的乡愁。

五莲县街头镇上芦沟村是个远近闻名的大村,北、西、东三面各有一道雄起险峻的山岭围护着,上芦沟村就安居于青山的环抱中。这里地势开阔,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该村曾是国民党第一纵队张里元部的驻地。1942年八路军一部在日照烟墩岭同日倭的激战中,伤员就是从此转运至石场乡的后方医院黄山口村的。这里还是古代重要的商旅通道,由日照向莒州的马帮驼铃每日由此经过,乡间口耳相传的许多故事从这里开始。

我对上芦沟村情有独钟,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整整13年。

到上芦沟村工作是1992年秋天的事。同时分配到这里的,还有一位刚从五莲师范毕业调来的青年女教师。报到的那天,走进院门,乍一抬头,忽然被一根直刺青天的旗杆吸引住了,这跟旗杆将近有4层楼高,旗杆顶上飘扬的国旗,为这所山区小学带来了强烈而旺盛的人气。

在学校的旗杆前,可以看到一块高耸的石头———村里人管它叫“石脑子”,也有人叫他“石老子”。这块石头高大突兀,超凡脱俗,却又有着桀骜不驯的气势。从这块石头向西南望,在学校的正北方向,还有一块石头,腰肢粗壮宽厚,村里人管他叫“石婆子”。“石老子”和“石婆子”所在的这道岭,险峻高耸,气势雄伟,立身山下向上仰望,白云就是手绢,一会儿扬在山岭的头顶招摇,一会儿又系在胸前,和山峰间的层林扯着闲事。

沿这道山峰的顶部蠕蠕向东北飘忽,松枝带着浓郁的松香挽你的手,蹭你的腿,拂拭你身上的灰尘,让你感觉到这不是在险境中,而是恍然在仙境中一般。大鸽子崖和小鸽子崖正面向东方,俯视着江北石材重镇的开发基地,诉说着千百年来不尽的梦想和巨变。

从大鸽子崖向西,也是一道山岭,山岭的南侧有一道梁,状如农户家常用来担水的“钩担”,村人名曰“石钩担梁”。与其相邻的另一道梁上,则有几处名胜:石过当、石橱子、石柜子。“石过当”是由几块石头自然垒砌而成,类似于以前农村用石条垒的大门口。

目视完“石过当”,渐而下行,旋至梯田之上南望,则地势开阔豪放,有北山和西山的遮挡,这里既藏风聚气,又利于生产,是个宜居之地。眼下的片片梯田曾经是上芦沟村的另一个重要的苹果基地。我在上芦沟村工作期间,曾遇到过许多村民,他们谈起当时果林管理的事,总是眉飞色舞,那种自豪的情怀,决不是今天的人所能理解的!目光行至沟谷东行不多远,在上芦沟村北山和东山交界处的一处岩石中,存有两个挨在一起的“石罐子”,“石罐子”不是突出于外,而是凹陷于岩石内,罐口紧凑而狭小,罐腹内壁滑润而充实,并无任何雕琢的痕迹。叩之有声,闻之清脆悦耳,虚怀纳谷,真胜陶罐之声。

顺着羊肠小道继续折向北,一路山花俏丽,风云相伴,险峻的感觉随着草地的铺展而渐次消失。当最终完全进入草地,已是到了从上芦沟村向大青山的关隘所在——— 山神庙了。从山神庙向北,就是正在开发的太极圣地——— 大青山风景区了。近几年来,上芦沟村致力发展小米产业,今年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预计总产量达70多万斤,已成为重要的小米集散地。丰润的米脂浸润着上芦沟人的豪爽和义气,金黄的小米开始走向四面八方,成了上芦沟村又一个崭新的响当当的品牌。宣传小米、推介小米也成了芦沟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新话题。这里的村民们喝的泉水也富有灵气,而且富含矿物质,我喝了13年,永远也没有厌倦的感觉。

(作者单位:五莲县文华双语学校)

新闻推荐

食品安全进校园我要争当宣传员

本报讯(通讯员钊守华)近日,五莲县叩官镇中心小学举行了“食品安全进校园我要争当宣传员”活动启动仪式。学校利用班会,对全体...

五莲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五莲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