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省把脉群众所需,精准帮扶救助,方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深化 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大众日报 2018-02-06 01:22 大字

■编者按春节临近,困难群众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春节,是社会各界牵挂的话题。本报今起推出专栏,追踪报道党委政府在关心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方面的新举措、新做法,敬请关注。

本报济南2月4日讯春节临近,天气寒冷,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情况备受关注。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深入基层,把脉群众所需,精准帮扶救助,方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深化,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截至目前,全省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2.35亿元,走访慰问企业7115家,困难职工家庭11.04万户,其中,困难职工9.5万户,困难农民工0.9万户,困难劳模及先进人物0.64万户。”今天,记者从省总工会了解到,2018年送温暖活动主要围绕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展开,对建档立卡困难职工走访慰问,实现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全覆盖、无遗漏。

2月1日,五莲县旅游文体广电局职工来到户部乡黄巷子村探望自己的“穷亲戚”,送去米、面、油、棉被等生活必需品,他们都是该局职工包联的贫困户。五莲在全县开展“进万户知民情大下访情系贫困群众过好年”走访慰问活动。单独居住的60岁以上贫困户、家中有危重病人的贫困户、无儿无女的贫困户、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共同生活的贫困户,被列入“重点名单”,要做到一户不漏,一个不落。

2月2日,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村民范宝刚从市领导手中接过了8000元慈善医疗救助金。范宝刚说,因治疗自己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去年家里着实花费了不少,感谢党和政府的慈善救助金,这个年能过好了。当天,禹城“送温暖、惠民生”冬春社会救助物资暨“慈善助医”救助金集中发放仪式举行。民政部门负责人介绍,冬春社会救助活动以社会“大救助”体系为依托,整合各部门救助资金和资源,救助对象涵盖低保户、贫困户、特困供养人员、困难党员、困难职工等16类人群约1.5万人,将发放救助款物1200多万元。

“车票拿到手,心里就踏实了,很快我就可以坐火车返乡过年喽!”建筑农民工陈国运高兴地说。1月31日,在淄博市淄川区建设工地打工的200名困难农民工领到了免费车票。淄川区建设行业工会联合会、淄川区建设协会在全区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除为困难农民工送车票以外,还为他们发放慰问金和大米、面粉等慰问物资,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从2月1日开始,淄博市张店团区委在淄博客运中心开展“这个冬天,我们用知识温暖你”活动,向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发放新年图书礼物。8000余册图书礼物由张店区五所城区学校的少先队员捐赠,由志愿者现场免费发放,实现知识的共享和爱心的传递。34岁的张朝阳来自山东菏泽,谈及收到的新年图书,他感觉心里暖暖的,“这份特殊的礼物,让咱这些在外打拼的人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温暖。”

(□记者刘一颖王洪涛张海峰杜辉升罗从忠程芃芃刘磊报道)

?更多相关报道见新锐大众客户端

新闻推荐

日照创新互助养老服务机制 “扶贫+养老”实现老有所养 同步解决“脱贫”与“解困”两大难题

本报记者冯书琴“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曾几何时,一首《当你老了》唱进了无数人的内心。当你老了,你会过怎样的生活?年轻时,或许很少有人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在农村,仍然有很多老人,他们失去...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