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海曲”漫谈

日照日报 2017-10-15 01:27 大字

张所昆

“海曲”,在日照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字眼,它是日照的别称,也可以说是日照的代名词。走进这座城市,资格最老、名气最大的马路叫“海曲路”;开辟最早、知名度最高的公园是“海曲公园”;当地有一本文学刊物,直接取名《海曲》;前几年城内新修建了一处青砖黛瓦、气势恢宏的仿古景观,名曰“海曲人家”……

日照缘何如此青睐“海曲”?盖因日照古时曾名“海曲”。光绪《日照县志》载:“(日照)汉属琅琊郡,为海曲县。又为昆山县。后汉,昆山县废,改海曲为西海县,属徐州琅琊国”。人们平常所谓的“海曲”,其范围大致为现今的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大部、莒南北部、诸城南部及胶南西北部。

“海曲”二字,其意如何?且看《辞海》词条“海曲”,共有两个义项:①犹海隅。指濒海地区。②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日照市西,东汉改名西海。新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吕母杀县宰起义于此。为赤眉起义军的先驱。今有吕母崮,相传即起义之所。

日照古代县名“海曲”,能被收入国家大型辞书,可见旧时海曲县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曲”字,有qū、qǔ两个读音。读qū时,表示弯曲,与“直”相对,如曲解、曲线等;读qǔ时,表示音乐术语,如曲子、曲高和寡等,也可表示一种韵文形式。“海曲”之“曲”,当与音乐、韵文无关,故应读作qū。现今的日照是沿海开放城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但在古时恰恰相反,日照古属东夷,被视为荒蛮之地。“海曲”义项①中的“海隅”二字,意即海角或海边,常指僻远的地方。多少年来,日照文化界对于海曲县名的含义,估计多数人就是这么理解的:“海曲”即是“海隅”。

如此看来,深受日照居民喜爱的“海曲”二字,竟然充斥荒蛮意味。对地名学有所研究的人,不免会生出疑问:地名都有其文化意蕴,含义臻于健康、积极,汉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怎么可能将“海曲(海隅僻壤)”这样一个缺少光彩的词语,用于县名呢?如此质疑,不是没有道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传玺(籍贯日照)老先生这样认为,“海曲”得名,也可能是缘于海岸从来都是弯曲的,因而地处沿海的日照古时就被称为“海曲”。

谈“海曲”,说“海曲”,不能不提一下明清古籍《山东通志》。其书曰:海曲城“在县西十里汉县属琅琊郡汉志注云有盐官齐乘海限塞山有此一曲故名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镇金置县至今因之”。其中说到“海限塞山有此一曲故名”,可是,查阅《齐乘》,“海限塞山有此一曲”讲述的是渤海区域,与“海曲城”根本就不搭界。不难看出,《山东通志》“海曲”之说,是站不住脚的,好在后人并没有盲信。

“海曲”之于日照,犹如“金陵”之于南京,“齐鲁”之于山东。在日照人心目中,“海曲”二字,非日照莫属,只可为日照专享,可事实并非如此,日照人有所不知,国内有一个地方看待“海曲”,与日照有得一比,这个地方是上海市原南汇县城(南汇县后来改为南汇区,2009年划归浦东新区)惠南镇。要知道,“海曲”也是惠南的古称,大约两千多年前,由“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成陆,故称“南汇嘴”,曾称“海曲”。惠南人与日照人一样,对“海曲”二字一直怀有深厚的情感,比如清代南汇地区文学作品中有一部选辑,书名就叫《海曲诗钞》;南汇地区近年举办书法、声乐等文化活动,还每每冠以“海曲墨韵”“海曲乡音”等主题呢。

日照古称“海曲县”,是不争的史实,但是,史书中对于“海曲县”,却存在记载混乱现象,已知有两处:

其一,《汉书?地理志》有两“海曲”。一属琅琊郡,注云“有盐官”;一属东海郡,注云“莽曰东海亭”。琅琊郡之“海曲”主要是指原来的日照县,这是没有争议的;但东海郡之“海曲”,其所指就不那么明确了。史籍《寰宇记》指称海州怀仁县(今江苏赣榆县);还有的史料称,此“海曲”故址在今江苏省灌南县;清朝著名学者、嘉定人钱大昕,以及清朝地理学家、常州人李兆洛都认为,东海郡之“海曲”实为“海西”,这是当时的书写之误;《辞源》“海西”词条,称其故城在今江苏东海县南——— 东海郡之“海曲”究竟在哪,是否真是“海西”讹传,真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其二,《续青州志》有两个“海曲县”。光绪《日照县志》疆域志:“《续青州志》据《水经注》,以娄乡城为海曲县。考《水经注》,涓水出马耳山,北径娄乡城东,又分诸县之东为海曲县。按此,则娄乡城与海曲,显为两地,而琅邪海曲,实无两地也。”两个“海曲县”在打架,耐人寻味。

且搁下“海曲县”不提,下面但说“海曲”二字。

在一些古文和古诗词中,“海曲”屡有出现,试列举如下:

西晋陆机《齐讴行》:“营丘负海曲。沃野爽且平。”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知慧逃入海,素蹑之至海曲。”?

唐骆宾王写有《海曲书情》《远使海曲春夜多怀》等诗篇。

唐王勃《滕王阁诗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上列例句中都出现了“海曲”,如果仅凭日照古称“海曲”,就认定这些“海曲”都是特指日照,肯定是不够的,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理由明摆着:

首先,“海曲”不仅为日照的古时县名,另外,作为一个固有词语,它还泛指海隅;

其次,国内古称“海曲”的地方,不惟日照一地;

再次,日照古时县名“海曲”在东汉时就已作废,从此就没再复活。汉朝之后日照当地人因于怀古情结常常借用“海曲”,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外地人当不会这样抱住“海曲”不放。

缘由于此,上列例句中,无论判定哪个“海曲”是指日照,都还须要拿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史实来佐证才行。

在现有的史籍里,记载汉代“海曲县”的内容少得可怜,从所能查到的史料看,“海曲”地名的消失,都是与吕母起义拴在一起的,但却语焉不详。细细琢磨有关记载,也还有令人困惑之处:吕母杀县宰,一时可以颠覆地方政权、可以摧毁海曲县城,但堂堂“海曲县”建制咋就说没就没了呢?熟悉王莽篡汉历史的人都知道,王莽热衷乱改国家和地方的政区,还喜欢一再改易地名,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海曲县”的消失,会不会与王莽改制相关?当然,这只能算是一种猜测,因为难以查找证据。

“海曲”县名可谓不明不白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中定然掩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

行笔至此,本可煞尾,文题既然定位“漫谈”,不妨再特别赘述一事:本文谈论的是“海曲”,中国古汉语中存在“乡曲”一词,其中“曲”字用法,值得注意和思考。

何谓“乡曲”?古代的乡村组织是也,它具有军事组织性质。其实,还有一个古老的词语叫“部曲”,“部曲”主要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也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乡曲”和“部曲”在汉代都已是流行词语,其中“曲”字,皆读作qū,而不读qǔ。据查考,“曲”与“由”“田”是一组关系字,反映了田地所有权的变动。有个成语叫“武断乡曲”,出处是《史记?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也存在多处“乡曲”例句,比如:“晋永嘉中,太尉郗鉴将乡曲保此山,胡贼攻守不能得”等 。

历史告诉我们,秦皇汉武都曾多次巡狩海疆,中国统一的海疆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乡曲”“部曲”这两个古老词语,或可启迪人们进行联想:莫非“海曲”与“乡曲”“部曲”会是异“曲”同工?故而“海曲”本有“海防组织”之意,后来演化成了地名?果真若此,那么,古时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多处“海曲”,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了……这般猜释“海曲”,不知有理无理,姑妄之言,姑妄读之。 

新闻推荐

五莲双山后村蜜桃产业甜了贫困户的心

本报记者黄建玲通讯员陈维津近日,在五莲县于里镇双山后村西栋家庭农场的蜜桃园里,刚干完活儿的贫困户魏代英和工友们每人领到了1800元工资,拿到钱的他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西栋家庭农场流转土地集...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