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播洒艺术的种子 ——山师社会实践服务队到日照开展主题活动

日照日报 2017-08-04 03:37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张丹丹 王艺霏

播撒艺术的种子萌发职业的理想

为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党性觉悟,7月22日至8月2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理解中国艺路同行”社会实践服务队到日照市五莲县松柏镇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立足专业服务乡村。

“写短横,不能平,肩稍抬,笔上行。写长横,要看准,零到五度求平稳”,骄阳高悬,酷暑炎炎,松柏镇店子小学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在蝉鸣噪噪中更显得清亮悦耳。这是艺教学堂的一节书法课,教室内,小老师们认真地板书,指导着小朋友一笔一划的开始了书法课的学习。“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书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小朋友写的一笔好字对自己的学习是终身受益的”,书法课老师刘其俊这样介绍。

从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到“唯有一点似羲之”的传奇逸事,小朋友在书法课堂上不仅仅了解了汉字书写的独特魅力。

盛夏三伏,教室里闷热难耐,支教的小老师穿梭在小朋友中间手把手的教,不一会就汗流浃背。尽管如此,依然没有挡住小老师们的热情,每天早早的来到学校,七点半不见不散成为师生之间的小约定。“希望可以继续教宝宝们画画,跟大家一起做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这些日子幸福满满,收获友谊和师徒情分”,这是社会实践结束,孙瑜彤在朋友圈的一段感悟。

课堂上,点线面的绘画启蒙、丙烯石头画的特色创作、折纸手工课等等,小朋友拿起画笔,涂鸦美妙色彩,分享和交流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唤醒对家乡的朴素情感,一幅幅形态各异的作品,镜头下一张张可爱的脸庞面露喜悦和自信,绘画用她特有的语言表达着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流露,带给了小老师们更多的灵感和感动。

艺术为社会服务挖掘专业的生长点

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继承地域传统民俗文化、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是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之一。实践队得到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理解中国”暑期调研立项支持,以“追溯民俗传统 助力乡村建设”为主题,在国画教研室孙夕恺老师的指导下,对马耳山的传说故事进行资料的采风和搜集。马耳山位于鲁东南五莲县内,是此次小组成员民俗调研的重点对象。对于马耳山的正史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萧颖士的《马耳山记》,此后,各方面的资料逐渐丰厚。在为期11天的调研活动中,小组成员以散落于马耳山附近的传说为重点,进行搜集和整理。调研的范围涉及五莲县松柏镇、许孟镇以及户部等区域,调研对象包括大马鞍村、前苇场村等直接和间接的30余个自然村,“村里来了画画的大学生”,了解到同学们意欲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传播传说故事,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时,村里的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使得调研活动收获满满。搜集民间传说21则,共29个版本。奇峰异石30处,古碑、古井、古桥以及古遗址若干。目前,学校课题结束呈现的阶段性成果是汇编完成的文字、图片以及采访的影像资料,后续将以绘画的形式将其展现。

“这里山美人美,民风淳朴,还有那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我们就想用自己的专业让这里变得更加美丽,”调研中,同学们集体创作完成了形象生动的文化宣传墙,既美化了空间环境,又传递了优秀文化、弘扬了传统美德。研究生刘宁还拿起了店子小学的设计图,完成对对松柏店子小学的景观规划设计和中心校区的部分空间改造设计,在后续的工作中,将持续推进传统民俗文化的调研与创作,为打造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美丽新乡村贡献一己之力。

孙夕恺老师表示,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民间故事,需要将不同时空的内容放到一个画面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呈现在画面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促进专业学习和创作的新的生长点。

学与做结合躬行实践得真知

“我们很多同学都会想着考教师资格、考编制,没想到这里。当一名老师来到这里,特别是认识到松柏镇中心学校的王校长、殷主任,他们扎根农村基础教育的责任和专注带给我太多的感动,支教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杨雯斐这样记录着她的支教生活,相信这样的感触已成为了每个队员心中的共识。不仅如此,作为一支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十二名队员在知行合一,学做结合的过程中,认识社会、塑造自我、锤炼党性,既是大学生党员深入社会、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实践探索,也是推进“两学一做”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有力之举。 

新闻推荐

五莲“爱·留守”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丁春晓)7月30日,叩官镇大槐树社区大迪吉村留守儿童活动站内处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来自该县商务局“爱·留守”巾帼志愿队的“爱心妈妈”们来陪他们过暑假啦!志愿者们为孩...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