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水涓流 以书为记 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之《日照兴水纪略》

黄海晨报 2020-11-20 09:18 大字
高峰

关于水,春秋时期的《老子》中就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的诠释。

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成为水的一个标签。

水也是一切生命和人类文明的源泉。

而水既能为利亦能为害,某种意义上说,农业时代人类的生存史可谓是一部治水兴水的历史。

自古以来,人类傍水而居,依水而存,有水则兴盛,无水则衰亡。中国属于大河文明,农业历来在经济占主导地位,而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

治水患,兴水利,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地方对水利的兴修与否,直接关系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全与否,兴修水利是功在千秋的事业。而对一个地方水利兴修给予记录,也堪称功在千秋。在中国浩瀚的史籍中,兴水利除水害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些早期史书把《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历代朝廷和地方州县无不将水源、水旱灾害、河流的治理利用及水利工程建设予以详细记载,各种水利专著数不胜数。

日照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市人文与自然遗产保护开发促进会组织、市政协原主席李守民主编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18分册之一的《日照兴水纪略》四百余页,近四十万字。分为河道治理、水库建设、灌溉设施三大板块,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日照人民在河道治理、兴修水库、建设渡槽和扬水站等水利设施方面的丰硕成果。全书按年代顺序进行编排,对河流、水库及灌区等按照流域面积、总库容和灌溉面积排列。各章既独立成篇又各有侧重,既相互联系又不简单重复,资料详实,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堪称一部新时代日照兴水记实。

《日照兴水纪略》翔实地反映日照广大劳动人民在战天斗地、兴利除害的斗争中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在内容编写过程中坚持以史为据,突出重点,突出展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对重点工程建设的来龙去脉和建设的主要过程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为今后有关研究工作提供较为详实的史料。对一些即将退役但目前保护还相对完好的水利设施,如渡槽、扬水站、倒虹吸等均有选择地图文介绍,客观真实地留住当年的记忆。

通过《日照兴水纪略》,我们可以了解日照的治水事业历史悠久,但较大规模的工程起步于清末、延续于民国、兴盛于新中国建立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综合利用观念的更新,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效益意识的确立,依法治水得到全社会普遍认同,新的运行、投入和管理机制应运而生,为“水利”这一古老的概念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照各地在继续加强河道整治的同时,进一步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开展了以兴建水库等拦蓄水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特别是当时成功建设的青峰岭水库、日照水库和仕阳水库等大型水库工程,成为日照水利史上璀璨的明珠,书写了日照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水利事业的宏伟篇章。

这一期间,日照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加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干群一心、知难而上、苦干巧干、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建成了一座座功在当今、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对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的水利事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也为日照水利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而作为当时日照县有史以来第一项大工程、现在日照市区用水重要水源地的日照水库建设在该书中有着详细记录。根据书中记述,我们知道日照水库的建设可以说是改变日照经济、社会面貌的基础工程,命脉工程。在建设日照大水库的带动下,日照县又建成了巨峰、马陵两座中型水库,建成了上百座小型水库,使全县小水库、小塘坝星罗棋布。而在建成这些水利设施以前,全县人民群众只能靠天吃饭,除菜园边上挖个水池浇菜外,基本上没有水浇田。正因如此,在农作物布局条件得以改善。丘陵地小麦、玉米轮作,平湖地小麦、水稻轮作,一年两作两收。

而水库没建设前,尽管当年土地多,人口少,但劳动人民,平年只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遇上歉年,山区群众只能靠树皮草根、沿海群众只能靠蓬子菜一类的野菜度命。自建起了日照大水库、两座中型水库和上百座小水库后,人民群众不仅逐步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发展了多种经营,茶园、桑园、果园、竹园、栗园、黄烟大发展,收入大增加。有了日照大水库,也为建设日照沿海港口开放城市奠定了基础。

虽然六十多年过去,许多水利设施仍旧在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每当看到这些大型水利工程,人们不仅惊叹建筑本身的宏伟壮观,更惊叹在艰辛环境下“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那代人的英雄气概,这是日照人民十分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通过《日照兴水纪略》我们得知,经过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努力,水利建设不断发展,拦蓄水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地表蓄水工程总库容达到14.36亿立方米,总兴利库容9.38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562座,塘坝5863处。

《日照兴水纪略》不仅数据翔实,而且对当地关于兴修水利的指示、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均加以采纳收录。据书中介绍,日照各地不仅围绕原有水源进行配套建设,而且开发出很多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的小型水利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建成各类渡槽300多座。总长7万多米:扬水站、倒虹吸800多座;大口井、浅机井等农井更是星罗棋布,创造了日照水利史和兴水记录的又一奇迹。特别是遍布乡间丘陵地带的渡槽,作为20世纪灌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一条条“人工天河”横跨在丘陵山沟,矗立于田间地头,坚守在日照大地上,默默述说着那个时代的兴水抗旱故事,成为研究水利建设重要的实物资料。

《日照兴水纪略》中还详细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日趋突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日照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对水利的功能、地位、作用,以及水利的投资运行机制、管理服务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的情况。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实施以来,日照水利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法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日照水利部门更是依据相关法规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力求更加符合日照的市情和民意。

《日照兴水纪略》一书还阐述了中央关于“兴修水利是治国兴邦的百年大计”“要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等指示精神,把党和国家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及正确地揭示新时期水利功能的特有本质,为水利改革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做了介绍。

而且正是在这一时期,日照市无论是新上的水利设施还是原有的配套工程,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水利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赋子了全新的概念。应该说,这些不同时期的水利工程设施,是日照人民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动记录,是日照人民聪明智慧的直接写照。《日照兴水纪略》中把修建这些水利工程兴建活动中广大建设者们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都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予以记录。

这些终将被载入日照的史册。

日照人民在兴水治水活动中,基于对战胜灾难、夺取抗洪抗旱胜利的无比期盼,对美好生活和美好未来的追求向往,创作并流传下来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诗歌也将作为重要的人文遗产被记住。《日照兴水纪略》对当时水利建设的一些诗歌歌谣书中收录的也很详尽。

如收录的峤山水库建设前后附近村民中流传的歌谣。

不怕地来不怕天,就怕峤山北头一河川。

上有大沟十三条,无数小沟难计算。

南北来水全不怕,就怕芦水洪水往下窜。

两岸粮食全不保,万贯家财不安全。

坡陡水急流速快,雨过三日就焦干。

五日无雨是大旱,半月无雨歉了年。

受罪的日子没人问,一代一代往下传。

山里山外都受苦,穷命只能怨老天。

这是峤山水库建设前流传在当地的一首歌谣,反映了当地老百姓面对山洪暴发的畏惧和无奈。在旧社会,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分散的农民又不能团结起来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所以,只能埋怨老天爷不长眼,只能怪罪自己的命不好。峤山水库建成后,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唱出了埋藏在心底里的歌:

珍贵水库似海洋,明光闪闪耀光亮。

水库建得如铁壁,纵横渠道如蛛网。

所有条件都具备,我们生产大改良。

高产作物要多种,遍地都是稻花香。

库内莲藕并鱼鸭,副业生产要搞强。

今后生产大改善,万年幸福我们享。

感谢领袖毛主席,感谢英明共产党。

这些无不质朴的反映了人民对兴水事略的真实赞扬和反映。

《日照兴水纪略》一书从传承与保护利用好人文与自然遗产的角度出发,以丰富详实的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日照人民在河道治理、兴修水库、建设渡槽和扬水站等水利设施方而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广大日照劳动人民在战天斗地、兴利除害的斗争中展现出的精神风貌。

同时,通过《日照兴水纪略》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日照市水资源总量不足和水生态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兴水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使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千方百计适应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水的需要,努力构建具有日照特色的水利安全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破解日照市面临的水资源瓶颈制约,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为日照水利事业的永续科学发展不懈努力。

渠水涓流,以书为记。《日照兴水纪略》的编纂不仅为本地提供了一部详尽的“水利史”,更是保护和传承了人文与自然遗产,功莫大焉。

(作者简介:高峰,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日照市水务集团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副经理)

新闻推荐

烟台路东侧辅道部分停车位为何取消了?

全媒体记者黄建玲报道本报讯近日,有位市民反映,在烟台路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侧公交站附近)停车时发现,该路段东侧...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