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里的节气
日照市实验小学 五年级一班 李鹏程 指导老师 赵永梅
在我们家,爷爷是个“节气通”,没有他不知道的节气,“二十四节气歌”他能倒背如流。爷爷说,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节气,节气对于老百姓来说,是生活的参照。
爷爷说,他自己在土地上挣了一辈子,这辈子就是跟节气打交道,他张口就能说出好多节气的谚语。
打春了,爷爷会说“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这一年都会是好年景。如果打春了还下雪,爷爷又会说“雷打雪花飘,杀人不用刀”。真是啊,有好几年都春天了,日照还下雪,家里没有盖棚的茶叶都被冻死了,把奶奶都愁煞了。
到了清明,爷爷又念叨“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时候是我家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我们家没有庄稼地,却有好多银杏树。清明前后,爷爷就开始拉着爸爸,准备给银杏树灌溉施肥,修剪树枝,造型定型啦!如果有较大的树被卖掉,爷爷一般也要在这个时候栽种新的小树苗。奶奶呢,则忙着她的活儿———种瓜种豆,她会把爷爷提前秧好的各种瓜苗挪种到地里。
夏天到来的时候,爷爷说“立夏三朝遍地锄”,家里虽然没有庄稼,但是银杏和茶叶正是生长旺盛、欣欣向荣的时候,田间管理是不能松懈的。所以,每天太阳还没有露脸,奶奶就已经去地里除草了。当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也是勤快的庄稼人的日常。
立夏后就是小满了,“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爷爷说,小满应该下点雨,这样稻田雨水充盈,日照种稻的人家才好插秧,不下雨缺水的话,芒种就很难下田栽秧了,除非自己买水灌溉。
“知了叫,端午到”,端午节自然要包粽子,这是奶奶最拿手的手艺。奶奶会提前一周去选上好的透着青色和香气的粽叶,买回家用清水先泡透,再用刷子一一刷净,然后用开水泡过,按大小分类晾干。糯米也是提前浸泡,等泡米水开始泛白,就可以包粽子啦。奶奶包的粽子一般是纯糯米的,粽叶的香气里混合糯米的味道,拌上白糖,好吃极了!
“吃了端午粽,才把寒衣送。”粽子一吃下肚,夏天就到了。夏至节如期而至,爷爷说:“夏至见青天,有雨到秋边。”夏至最好下点雨,因为庄稼在旺盛地生长啊,如果缺雨将会影响秋收。今年的雨水十分丰沛,眼看着小区门口的营子河常常满溢,放水的闸口处每天都跟瀑布似的。
“小暑后,园蔬盛。”各类蔬菜水果开始丰收,快到立秋的时候,是各种水果丰收的时候,你若来我家门口公园路旁,会看到各种水果摊。葡萄摊上,是玲珑多姿、香甜可口的各种葡萄,翠绿色的、紫红色的,像翡翠也像玛瑙,晶莹剔透;桃子摊上,是一颗颗如“爱心”般的粉红色的大桃子,皮上有细细的绒毛,透着粉色水嫩的红,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这个季节,多的是水果,这是让人多么幸福的季节呀!
“秋后十八盆,塘里不见洗澡人。”立秋过后,日照隔三差五来一场雨,风儿带着凉爽,赶走了闷热,把一个透着凉爽与幸福的秋天,推到我们的眼前。小区及附近的人们习惯早早吃过晚饭来公园乘凉。奶奶们、阿姨们坐在公园的树下草坪边,看孩子,聊天;爷爷们则盘坐石凳上,打开了话匣子,谈天说地讲起各种传奇故事,还有的爷爷摆开棋盘,“杀”得不亦乐乎……这是多么让人高兴的季节呀!
爷爷口里的俗语不胜枚举,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俗语。爷爷说,这些俗语其实都是老百姓美好的期盼,期盼年成好,期盼风调雨顺,期盼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杨美珍张瑞桐报道11月14日,日照高新区河山镇组织镇应急分队、森林防火队员、护林员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