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 单纯靠补钙还不够

达州新报 2020-10-23 00:53 大字

刚刚过去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中国主题为“强健骨骼,远离骨折"。

生活中,有些中老年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就骨折了;甚至扭了一下,也骨折了……专家指出,老年人骨折背后的根源很可能是骨质疏松,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应到专科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群,特别要防止第一次骨折。

打个喷嚏,怎么就骨折了?

65岁的张秀英(化名)老人经常感觉到腰酸背痛、腿抽筋,以为是年纪大了,也没在意。前几天,她一没摔伤、二没碰撞,只是连打了两个大喷嚏,就觉得一阵剧烈腰疼。赶紧去医院拍了片子才发现,腰椎居然骨折了。医生告诉老人,她的骨质疏松已经十分严重,应该是在原有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上,受外力才造成的骨折。

中国首次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10.7%。

骨质疏松患者是发生脆性骨折的超高危人群,或将面临髋部、腕部、椎体等多处脆性骨折威胁。所谓的脆性骨折就是站立的高度和较低处的跌倒造成的骨折,严重情况下有时咳嗽一下就造成了椎体骨折。同时,还有桡骨远端和股骨颈骨折。脆性骨折具有高致残致死率。

腰酸背痛、跌倒后易骨折

骨质疏松症主要有三大表现:一是痛。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更多人只在搬抬、拖地后感觉疼痛。二是身高缩短、驼背。1年身高缩短2cm以上的,是骨质疏松的表现。三是骨折。桡骨远端、胸、腰椎、股骨颈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容易引发的骨折部位,很多人是在跌倒、搬抬重物后发生。

骨质疏松无声无息,很多中老年人是在发生骨折后才知道自己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首次骨折后,再发骨折风险将显著增加。这就是骨折后的瀑布效应。首次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风险增至三倍,第三次骨折增加五倍。虽然骨密度看上去差不多,但骨折后骨的微结构损伤严重,强度大大下降,很多老年人因此多番骨折。

50岁做次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骨量积累水平越高,中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症状与程度也越轻。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不平衡膳食、久坐、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因素,不仅影响基础的骨量积累水平,也导致中老年后的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另外,口重的人缺钙风险比一般人高,“少吃盐≈多补钙"绝非虚言。

他建议,50岁以后,应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一下自己的骨质情况。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骨量减少9%以下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9%~19%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29%~39%则为骨质疏松、骨折危象。

已患有骨质疏松症

只补钙和维D不够

已有骨质疏松的人群,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运动、营养及药物治疗。

补钙就能对付骨质疏松吗?治疗骨质疏松症,补钙是基础,但仅补钙不够,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运动、营养及药物治疗。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物,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雌激素等;第二类为促进骨形成药。

骨质疏松更应适量运动

很多人得了骨质疏松后,因为怕骨折而拒绝活动。其实,这些患者更应该坚持适量运动,适宜的运动项目有散步、打太极拳、打门球等。通过运动,可以调节骨的生长,特别是可以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骨流失,并改善肌肉的灵活性,减少跌倒几率。同时,还能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促进性激素分泌和钙吸收,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

“豆腐渣工程"经不起考验,容易倒塌,人体骨骼也是一样。骨骼健康防护贯穿生命全周期,50岁后尤其要特别关注骨质疏松,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加以预防,做到有备无患。

防治骨质疏松,首先还是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营养,包括充足的钙营养。针对特殊人群,比如儿童期、青少年期,在成长非常快的时候,还有钙需要量大的人群,比如孕产妇、绝经期妇女以及老年人,就需要专门来补充。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晒太阳,多喝牛奶,适量吃豆制品、海产品等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有用。

如不慎摔倒如何紧急处理?

如果有老年人在家或室外不慎摔倒,不要惊慌,家人应尽己所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如怀疑是骨折,尽量不要搬动疼痛的肢体或自行观察。首先拨打120求救,或到附近医院求医。因为老年人发生骨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银晚)

新闻推荐

日照市安排部署守法普法重点工作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霞)10月21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留星主持会...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