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穷山岭 开遍“致富花”

大众日报 2020-09-29 10:00 大字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圈村村民郭自条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76岁的年纪,每月还能挣3000多块钱。而且,工作并不繁重,就是在东港区西湖镇董家岭扶贫产业园看养映山红花苗,做一些给花浇水之类的轻体力工作。

一个映山红扶贫产业园,不只让郭自条有了家门口打工挣钱的好出路。54岁的于合英,是日照九仙山映山红苗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董家岭扶贫产业园的“当家人”。上个月,她共为60多位“常年工”支付工资13万元。这些“常年工”中,年纪最小的已经53岁,他们一天工资少则70元,多则过百。一位来产业园打工的村民,最近这俩月挣了7600元。

若不是最近正是秋收农忙,到董家岭扶贫产业园打工的村民将会更多。育苗基地150亩,年育苗1500万株;商品苗基地630亩,年出圃200万株;容器苗基地100亩,年出圃200万杯;精品苗基地300亩,年出圃50万棵……映山红,就是野杜鹃,属杜鹃花目。董家岭扶贫产业园共千余亩坡岭地,曾因土地贫瘠多被撂荒,如今漫山遍野都已种上映山红,是全国有名的人工培育杜鹃花的生产基地。

“看着土地撂荒我就心疼,我就是喜欢映山红,想让这岭上开遍映山红。”自2008年第一次看到映山红,于合英便对花团锦簇的映山红着了迷。当年,她一口气买了3万棵开始试种,从此便在映山红繁育上一发不可收。

10多年过去,如今,她从一个普通的映山红爱好者,变成了种植培育杜鹃花的“山东省林业科技乡土专家”,攻克了映山红种子大田育苗技术,首次实现了映山红苗批量生产,其映山红繁育基地也被中国花卉协会杜鹃花分会授予“中国杜鹃花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北方分中心”的牌子。

种植杜鹃花,从于合英的爱好变成了于合英的事业,也变成了可以带动一方村民致富的产业。对张古庄一村、花园村、大石社区的300余种植户来说,映山红是他们妥妥的“致富之花”。这三个村庄或社区的党支部领办成立合作社,与于合英的公司通过合同制、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紧密关系,于合英免费放苗给合作社的种植户,映山红长成后,于合英再保价回收。

今年春天,于合英已为这3个合作社放苗近250万棵,年底就可按照每棵6毛的价格保价回收。“一亩种5万棵袋苗,按85%的成活率回收,一亩收入就是2.55万元。刨去浇水、盖遮阳网等的管理成本,种植户一亩地收入万元左右不成问题。”于合英说。

从映山红扶贫产业园受益的,当然还包括贫困户。

2016年,西湖镇政府在征求河沟村、申庄子村两个省级贫困村意见后,将两村各28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与董家岭村44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在董家岭村山岭建设占地15亩的大棚5个。两年前,这5个大棚租给了日照九仙山映山红苗业发展有限公司。

按照一个棚每年1.8万元的标准,日照九仙山映山红苗业发展有限公司与3个村78户138口贫困村民签订帮扶协议,实行“保底收益+”模式,每年预交保底利润9万元,保证这些贫困户稳定脱贫。

于合英还计划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筹建国内最大的映山红苗木繁育基地、映山红年宵花培育基地和现代化农业种植示范休闲观光基地,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公司设计观光度假村。

新闻推荐

用心开展课后服务

本报讯(通讯员范丽丽)秋季开学以来,日照市新营中学成立了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学校师资力量,把课程设置与提升学生综合素...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