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花馍“俊媳妇”巧手蒸出家的味道

黄海晨报 2020-09-11 09:11 大字

全媒体记者 谢岩

“爷爷老家在日照,已经多年没回来了!这次我到日照上大学,特意嘱咐我放寒假时给他带日照大馒头回去!”

在日照大学城上大学的小李,放寒假前特意找到了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街道的李村,说出了年过八十爷爷的心愿。

日照李村花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里,马德彩和李申彩一听,立刻和面、搅拌忙活开了:一斤二两的大馒头,寓意好事成双;用菠菜汁和面捏出的长春藤绕馒头一周,寓意生命长青;用火龙果汁和面做出的粉色寿桃馒头,祝愿老人长寿百年……六个大馒头,两人整整忙了一个上午!

晾凉、包好,将花馍交给大学生,马德彩还不忘叮嘱他:“代我们问老人家好!咱李村的花馍,就是地道老日照大馒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李村花馍,家的味道、年的烘托

看着母亲揉面,孩子们就不肯走了;看着雪白的馒头上了锅,孩子们都围着锅台转悠……热气腾腾中,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出锅了!母亲递过一个来,顾不上烫手,歪头就是一大口!那软糯、那香甜,热热地在口中打一个圈,急急咽下,迫不及待再去咬第二口……

在“60后”孙洪学的记忆中,大馒头是童年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同时,也是年的味道。

“小时候,过年时跟着母亲去走亲串门,每次都带上两个大馒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平时只能吃地瓜干,白面馒头是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奢侈品。”孙洪学说,记忆里,爷爷常在过年时做枣山饽饽、面鱼、小兔子、老鼠等等,在李村,家家户户祖辈流传着年节蒸花馍的习俗。2014年,孙洪学当上李村村主任,和村“两委”一班人在琢磨“一村一品”的乡村振兴战略时,他们想到了李村的花馍。

花馍是中国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孙洪学所在的李村素有“花馍之乡”的美称,蒸花馍的习俗已有百年历史。每逢新年、节日、生日、婚庆、寿诞、婴儿满月等重要场合,村里巧手妇女蒸制的花馍都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

加入时令蔬果汁拌成的七彩面团被老面引子发好后,在普通的剪刀、菜刀、小叉子的辅助下,象征多福多寿的“枣山”,寓意团圆的“花好月圆”,一个个精巧可人、颜色鲜亮的花馍在媳妇们的巧手下相继诞生。

多年在外做生意,孙洪学对青岛王哥庄大馒头早有耳闻,决定把花馍作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后,孙洪学前后去了四次王哥庄,新上拌面机、压面机、大口锅等设备,并改进农村惯常做法,不用竹篦,改用铁板蒸,“采用铁板蒸,馒头受热更均匀,同时,采用木柴烧火,不仅入口松软、口感香甜,底部还会形成一层焦黄的‘糊咯渣’!又香又脆!”

2014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李村举办了四次花馍大赛。“一般在农历腊月初五到初八举办,‘过了腊八就是年嘛’!不为别的,就为了找回过年的感觉,把新年过得更有年味,把年味烘托得更浓些!”

蒸花馍,巧手巧心思

5公斤面,2公斤水,若是麦子湿些,就得估摸着少放几两水,若麦子干,就得多放点水;秋天发酵温度要定35℃,腊月里就得定38℃;发酵定时30分钟,得来回翻看,形状变了,就快关停,不然蒸出的馒头就会裂纹;隔着门玻璃看到小刺猬一变“胖”,就得关停发酵机,否则身上的小刺就立不起来……

李村的花馍,虽然几乎全部采用传统做法,可是要做得光滑漂亮、惟妙惟肖,还是有许多细琐的技巧。娘家与婆家同在李村的马德彩总结了这些“独门秘笈”。“算不上秘笈,做多了就咂摸出来了。”55岁的马德彩对于李村花馍的传统习俗也是个“明白人”:村里有娶媳妇的都要订喜饽饽,订29、39、49或59个喜饽饽,新郎新娘订下结婚日子,给亲戚送日子时,就得搁上两个喜饽饽;生了孩子要“送祝米”了,也得订喜饽饽,给来“送祝米”的亲戚“压提奁”(回礼),“过去都印上个红喜字,或印个红点,现在讲究卫生,都贴个小小的红心……”

“小猪头”一两八一个,寓意你发我也发,大馒头一斤二两一个,寓意好事要成双……这些老话、吉利呱,马德彩张口就来,这份巧心思,在花馍大赛的作品上,又体现出更多的与时俱进。“咋还没通知办花馍大赛呢?”一进腊月,李村的媳妇们都坐不住了,村头巷尾,见面招呼都不忘问一句。每年大赛只有三四十个名额,都怕知道晚了就报不上名了。“你今年蒸的什么花?”“你想了什么新鲜点子?”一发通知,媳妇们见面的问候语就变了,都是关于花馍大赛的话题。“从心里出!”马德彩自豪地笑着。“马到成功”“春暖花开”“丰兆鼠年”……每年的花馍大赛,马德彩都获奖,“不光是造型美、工艺巧,还得心思巧,评委们还得听咱讲解寓意呢!”

“李村俊媳妇”,原生态的乡味呈现

桑葚、蓝莓、南瓜、紫薯……每年从春天起,孙洪学就开始盘算:需要囤哪些水果在冷库里,找村里农户种南瓜、紫薯,并且预订下来,为秋冬蒸花馍做准备。

2018年,李村花馍被列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已是李村支部书记的孙洪学成立李村花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村里50个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到王哥庄考察、引进设备、邀请师傅教授花馍造型……传统的李村花馍,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

本村种的小麦,农户自产的南瓜、紫薯,村民开的磨面坊,自备的搅拌机、压面机、发酵机,烧木柴的大锅……从地里田间到案上桌上,李村花馍的食材全程可控、全部天然。“黄色的是南瓜,紫色的是紫薯,粉色的是火龙果,绿色的是菠菜,完全没有任何色素和添加剂。”孙洪学从冰柜里取出做好的花馍,“咱庄户人出门就爱带自己做的特产,就像自己家种的花生打的油、自己家养的笨鸡下的蛋,这花馍也都是自己的材料、自己亲手做的!”

2018年,孙洪学为李村花馍注册了商标“李村俊媳妇”。日照李村花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全村农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合作社也对外承接订单,尤其是中秋节和春节前最为忙碌。

就在前几天,合作社还接到了网络订单,对方想做一个大寿桃。传统文化的回归、绿色天然的食材,使花馍不仅在年节时成为烘托气氛的食物主角,同时,在生日庆典上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老年人的寿宴上,花馍做的寿桃比奶油蛋糕更得老人喜爱,传统的又是怀旧的,同时又是健康的、绿色的,口感也适合大众口味,就是家的味道、团圆的氛围!”孙洪学说,过年蒸花馍是传统,蒸花馍大赛是传承这项非遗的一个途径,而把李村花馍做成产业、推向市场,才是让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互相融合、永葆生命力的最好方式。

新闻推荐

@日照人 国庆中秋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间调整为8天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房姿辰)今年,国庆中秋双节重叠,将连续放假8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间也有所调整。9月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