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运用《导练》 培养学生价值观
卢立斌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此,《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语文教学既要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还要达到“文以载道”的德育目标。
岚山区岚山头中学实施的“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不仅在作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学生们的欢迎。在作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最终都要落脚于写,而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能否真正得到提高,教学工作能否真正取得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文教学的成败。而作文教学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长期过程。《初中生写作达标导练》有着与语文课本中的单元同步、目标明确、读写结合、点拨精准等优点,正切合了作文教学这一过程,并使之更规范化、更科学化。结合该校地处城乡交界、留守儿童多、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特点,学校对《导练》进行了科学合理化的运用。
运用《导练》,指导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够兴致勃勃,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写”。就此,岚山头中学教师们指导学生结合《导练》注重语言积累。课本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句段、名著、读书笔记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美文赏读”更是上好的精品,这就要求学生多读、多摘录,只有学生有了足够的知识积累,就不会出现写作时“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挤”出三五百字敷衍了事的场景。
拨航导向,激发创作热情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即“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程“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这一理念。岚山区岚山头中学在运用《导练》中发现:只有在教师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加以适时的评点、点拨,学生在有着非同反响的创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这一理念中去。
针对经过老师耐心的指导后,部分学生还不会写的问题,教师们如能亲自写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其效果一定会很好。学生可以模仿例文和下水作文进行写作,长期以往,即使作文水平不好的学生,也会感觉到作文不难写了。
倡导评改,实现达标成效
评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而对于批改,它不仅仅全是由老师统包精批细改,还可以让学生批改,主要让学生互相批阅。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他人作文的优点,发现他人的缺点,有利于端正写作态度,克服敷衍了事的不良现象,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互批,可以减轻老师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精心备课。
在具体的批改环节中,教师还应当精选一部分作文实行面批。教师对有特点、有个性的作文进行指导,遵循多批少改的原则,好的地方多表扬多鼓励,不足的地方,用商量的口吻,如用“请”“好吗”,让学生易于接受。
讲评是作文训练的最后一环,上好讲评课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精心写好讲评教案,着重指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今后应该注意的环节,以期待学生得益与进步。
讲评中树立德育意识
儒学经典《大学》中,就对德育有着很多鲜明的观点,并且阐明了应该如何去提高人的道德,即要“格物致知”:“知”就是指道德意识,就是要求人们在读书与实践中求知,而后能明辨是非、善恶,这与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学生在作文中有这样的感悟:我心有主可贵的是你能否坚持,就是无论遇到任何情况,不管是否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不管是众目睽睽,也不管是无人察觉,都能始终如一;我心有主,才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真正忘却追逐蝇头小利的痛楚;才能始终把握自己做人的“度”,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自己的气节。这样就达到德育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的效果。
通过运用《导练》,过去那种怕写作文以致抓耳挠腮、愁眉苦脸、东拼西凑的情况现在没有了,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创作的热情提高了,作文水平也明显有了进步。我们也知道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上来的,也不是仅靠作文课就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同时,老师还要不断总结经验,能善于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更大的提高,才能写出更多的佳作美文。
要想做到德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应该以中外教育理论与实践家的德育思想为理论基础,立足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作文水平进行有效探索。采用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演讲、课堂辩论、名著阅读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在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确保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最大效果。
(作者系岚山区岚山头中学教师)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房姿辰/文特约记者/宋年升/图5月19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日前日照市印发的《关于稳投资稳外贸稳外资促...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