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借了387本书,一天平均读1.06本 日照“读书达人”原来才11岁
全媒体记者 王娟 王蓓蓓
大锅正“滋滋”地冒着热气,旁边的案板上放着煮好的牛肉、牛下水。
4月23日上午9点,朱家全牛馆老板娘黄永巧,戴着口罩,正在切着牛肉。
氤氲的水蒸气让店里雾蒙蒙的。靠门的座椅上,一个10岁左右、胖乎乎的小男孩捧着《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一书,皱着眉。
谁也想不到,根据日照市图书馆数据显示,在2019年借阅纸质图书的28.5万余人次中,这个“小不点”日均阅读1.06册,成为日照名副其实的“读书小达人”,而他的妈妈黄永巧以387册书成为当年度的“借阅达人”。
一粒种子落地生根,除了自身努力,还需要和煦的风、滋润的雨、合适的土壤、明媚的阳光。
小梦达就是那粒种子,而妈妈黄永巧就是他的风、雨、土壤、阳光。
一年借阅387本书“读书达人”才11岁
“有这么多吗?我都没算过。”听到自己借阅的数目,黄永巧也颇为惊讶,每次总是匆匆忙忙地赶到市图书馆借书,没想到借了这么多,还成为了借阅最多的人。
日照市图书馆图书外借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28.5万余人次,从市图书馆借阅纸质图书。在借书人群中,全年借书超过300册的有13人,超过100册的有552人,超过50本的有3013人,黄永巧以387册书、日均阅读1.06册,成为日照当年度的“借阅达人”。“不过我只是借阅,读书的是我家大儿子。”虽然戴着口罩看不到表情,但是黄永巧解释的话语里还是透着些许自豪和对自家孩子的肯定。“我儿子最喜欢读书,经常是书不离手。”黄永巧看向店门口看书的男孩。他就是黄永巧口中的大儿子小梦达。“儿子11岁了,在银川路小学上三年级。”
一年387本书,平均一天至少一本,大人都尚且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一个11岁的男孩,确实让人感到惊讶和好奇。“我们没有刻意去培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儿。”文化程度并不高的黄永巧,最初只是像多数妈妈一样给小梦达讲睡前故事。
国学幼儿园老师的一句话,让黄永巧心里一亮。
中班时,一天放学,黄永巧去接儿子,老师跑过来,满脸笑容地说:“梦达妈妈,今天我让孩子们讲故事,只有你家儿子讲得完整又生动,而且我发现他读书很快,你得好好培养他这些优点啊!”
此后,老师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黄永巧脑子里。“我得给儿子创造更多的阅读空间和时间。”按照这个方向,黄永巧一直努力着。
10多天,跑了4趟图书馆,借了12本书
一张借书卡变成了4张
4月25日,下午3点,小梦达做完周末作业,黄永巧收拾完店里的家什,像往常的周末一样,母子俩开车去了市图书馆。这样的默契已经坚持了5年,严寒酷暑风雨无阻。
从市图书馆开馆第一天起,小梦达就成了这里的“小常客”。
2015年12月26日,市图书馆开馆第一天,黄永巧带着小梦达去办理了借书证A卡。“爱读书的大儿子终于有能借书的地方了。”当天,黄永巧借了3本绘本。
令她意外的是,这3本书小梦达两天就读完了。
担心儿子没有认真读,黄永巧随便找了书中一段内容提问,小梦达不但流利地说了出来,还讲了整本书的故事。
在小梦达的央求下,黄永巧扔下店里的生意,和小梦达又跑了一趟市图书馆,还上旧书,又借了3本新书。“他很快又看完了。”10多天的时间,他们跑了4趟市图书馆,借了12本书。
黄永巧去市图书馆的时候,店里的生意都是丈夫一个人忙活,有点照应不过来。为了满足儿子的爱好和照顾店里的生意,在市图书馆开馆半个月后,黄永巧就把A卡换成了B卡,一次可以借到5本书。“后来发现,借的书还是不够读。”随着小梦达长大,阅读量和阅读速度不断增加,一张B卡也不能满足,于是黄永巧用丈夫的身份证办了一张A卡,这样一次就可以借8本书。“现在家里一共有4张借书证,公公、婆婆也都办了,主要是用来给小梦达借书用。”
习惯+妈妈的坚持他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只有11岁,平均每天却是至少一本,如此大的阅读量,让小梦达成了很多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他看书着迷!”黄永巧含笑望着儿子。
每天清晨,小梦达的书包里都比别人多了两本书———课外书,这是他刚入学时养成的习惯。
“一二年级时,自习课挺多,他就看书。”黄永巧的讲述,把时间拉回到三年前的一幕幕中。“铃……”一群叽叽喳喳的“小豆包”涌出了教室,顿时安静的教室里,几个看书的孩子津津有味地读着课外书,小梦达就是其中一个。“儿子,睡会午觉吧!”“哦……”随口答应着妈妈,小梦达的眼睛却从书里拔不出来。
“到家啦!我先看会书就去写作业!”下午放学,一进家门小梦达就把书包扔在地上,冲进自己屋里,抱起一本历史漫画。
晚上8点半左右,是小梦达一天最美好的时候,睡前无忧无虑地看会书是他另一个习惯。
“儿子,快点出来!”看着小梦达拿着本“童话”进了厕所,妈妈叮嘱着。
……
小梦达家和很多家庭不同,少了一个很常见的家用电器———电视。“可能是这样,孩子们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看书。”几年前,黄永巧和家人的无心之举,为日后孩子们多读书埋下了种子。
如今,对小梦达而言,阅读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习惯。
其实,小梦达的这种习惯养成和妈妈的坚持是分不开的。
“孩子的一种习惯养成,都是家长坚持的结果。”经常挂在黄永巧嘴边的这句话,是她从书里找到的“秘籍”。
迎来送往招待客人、算账收钱、添汤加水、照顾二宝……每天黄永巧被零零碎碎的杂事忙得“昏天黑地”,但每周她却雷打不动地跑趟市图书馆。
“不管多忙,儿子的书不能断!”如何借书,黄永巧早已做好了盘算,一次借够16本,内容根据孩子的喜好,围绕古诗、历史漫画类,童话类,科幻类,习惯养成类,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丛书等五大类选取。
以前“妈妈给我讲故事”现在“我给妈妈讲故事”
“妈妈,你说三国里最厉害的人是谁?”看着小梦达神采飞扬,黄永巧知道他又要开始“晚间故事”了。
记不清何时起,小梦达晚上会拉着她讲故事,有时是历史人物,有时是科幻故事,还有时是科普小常识。“每次听,我都会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黄永巧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欣喜着儿子的成长。
儿子在一天天进步,妈妈呢?“儿子带着我进步!”黄永巧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讲起了过往。
小梦达没出生时,黄永巧整日忙着生计,根本不大看书。小梦达呱呱落地、渐渐长大,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出现了。“学前,那些小‘插曲’还能应付过去,”正式上学后,黄永巧发觉自己不读书充电,根本跟不上孩子的成长。
一年级时,小梦达有了家庭作业,但黄永巧却发现,儿子坐在书桌前,一会儿玩、一会儿看书,十分钟甚至半小时,都没写作业的意向。
看着拖拖拉拉的小梦达,黄永巧犯了难:“是再观察一下,还是马上纠错?是严厉一点、还是引导一下?”
没了教育方向的黄永巧,整天心事重重。
按照往常,又到了去市图书馆借书的日子,看着眼前的书库,黄永巧笑了,“对!书里一定有办法!”
果然,在一本育儿书里,黄永巧的难题有了答案。“规定作业完成时间,在微信拍照上传,给他表扬鼓励。”黄永巧的办法一招制敌。一段时间的坚持,小梦达拖拉的毛病改正了。
尝到了甜头,黄永巧再去借书时,也给自己选上一本育儿书,自我升级,跟小梦达“过招”。
慢慢地,黄永巧总结出“对付”小梦达的秘诀:对于他的优点,表扬、鼓励、肯定;对于缺点,温柔而坚定、不发脾气、明确指出。
如今,在书香浸润下,跟儿子一起成长的黄永巧,每周都有一场考试,“儿子是老师,他给我选的书打分,”黄永巧神秘地说,书的质量如何、儿子喜不喜欢、能从中吸取多少养分,这都是儿子评分的标准。“我现在成绩一般,八十多分吧,还有提升的空间!”黄永巧乐呵呵地,“关于以后如何读书,我只想我俩能坚持下去,齐头并进!早日等到花开的那一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吴相军)日前,日照市“文明公交”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在万平口场站举行。日照公交能源集团广大干部职工代表参加活...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