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普及无处不在 煤炭产业大数据顺势而生 专访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数据资源部总经理马春生

黄海晨报 2019-12-05 08:45 大字

本报记者 侯庆萍

记者:马总您好,您觉得本届煤交会会对日照产生什么影响?交易会的新亮点有什么呢?

马春生:日照与煤炭有很深的渊源,追溯历史,日照港“因煤而生”,有了煤码头才有日照港,而2014年12月建成通车的瓦日铁路,沿线汇集了钢铁、电力、煤化工、能源等数百家国有大型企业和极具活力的地方企业。希望通过煤交会,可以促进上下游企业提高对瓦日线的综合利用,增加日照港的煤炭发运量,为日照当地企业带来实在的营收增长点。

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国煤炭市场网、中国矿业大学将举行“煤炭市场大数据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通过校企联合推进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是如何想到要成立大数据研究院,将大数据与煤炭结合的吗?

马春生:大数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能源”,而煤炭作为基础能源更需要与大数据应用深度融合。我们认为,煤炭产业大数据体系建设是未来能源的战略起点和制高点,构建信息资源丰富权威、分析系统便捷实用、挖掘技术先进科学的能源大数据生态系统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记者:您刚刚提到煤炭产业大数据的重要性,那么在具体实践中您认为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马春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确实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煤炭行业不同业务信息化水平不同,数据间的融合存在阻力;二是煤炭从生产、仓储、销售、物流、消费跨越多个行业和领域,各方面目前都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联通;三是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缺失,人力资源配置失衡;四是数据分析挖掘的能力不同,数据价值不容易体现;最后就是大数据应用缺少评价机制,产生的预测结果很难在实际场景中得到应用。

但是,针对上面五个实际困难我们也做了充足的工作。2017年底,全国煤炭市场大数据分析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我国首例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煤炭市场领域的运用。我们也在不断地联合企业共同探索煤炭大数据实际应用场景。

记者:目前具体给哪些企业做了样板呢?

马春生:首先是煤矿通过大数据实现“智慧营销”,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目前与兖矿集团正在展开积极的合作。

再就是下游电厂通过大数据对煤源、运输、价格分析判断,找到稳定、经济的煤源,目前给华能燃料提供采购策略。

记者:企业通过运用大数据后,对它们的经营有什么帮助呢?

马春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对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寻求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模式,产业大数据恰好满足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帮助企业实现智慧营销,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

记者:您对煤炭产业大数据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马春生:未来煤炭产业大数据的重点应该从资源调配、结构优化、成本管理、营销效益、风险管控、预测预警等方面入手,努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不仅仅是要推进在煤炭产业链企业中的应用,更要为大型煤炭、电力、物流企业提供更多的大数据商业价值挖掘服务。

新闻推荐

岚山这条“樱花大道”不容错过明年春天等你打卡

本报讯(记者房姿辰)近日,记者从岚山区住建局了解到,从11月份开始,岚山区住建局园林处对海滨路两侧栽植约300棵樱花树,致...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