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供养新模式 织细民生“保障网”

日照日报 2019-12-19 01:18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季平 通讯员 沈文梅

12月16日,岚山区虎山镇朱家官庄村的苏丽娜正在岚山佑福养老院活动中心里看电视,活动中心内笑声不断。如此温馨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

原来,早在数日前,岚山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摸底核查时,发现了患有智力残疾、监护人去世的苏丽娜,他们随即按失能特困人专业化护理要求,将其送至养老院,实行专院专养。

苏丽娜仅是岚山区新型供养模式受益的特困人员之一。为保障城乡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岚山区创新供养模式,实现特困人员供养精准化、精细化,有效改善了特困人员生活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支撑。岚山区出台《关于推进敬老院提升改造和公办民营改革的实施意见》,政府托底,按照10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敬老院改造专项补助,对全区8处乡镇敬老院分3年完成新建或改扩建。同时,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逐步将社会力量引入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中来。

分类供养是创新供养模式的重头戏,立足敬老院实际,该区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各乡镇街道实际的托管模式———

专院专养,失能特困人员实现专业化护理。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该区确定岚山佑福养老院作为托管供养机构,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卫生保洁及个人护理服务,民政部门定期进行服务质量检查,让失能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如今,已有25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实现集中供养。

医养结合,精神疾病特困老人实现专门供养。该区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岚山首家集“精神疾病防治、心理康复及失智、精神疾病老年人养老”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岚山康宁颐养院,将全区精神障碍类特困人员的集中托养工作委托给该机构,解决了精神障碍类特困老人无人养、养不了、养不好的问题。目前,已有23名精神障碍类特困人员在该机构集中供养。

购买服务,散居特困老年人实现上门护理。今年,岚山区将农村特困人员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护理标准按失能、半失能、自理三类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450元和300元。针对很多特困人员不愿集中供养的现实需要,该区对散居特困老年人护理工作进行招标,招引专业社会组织对1000余名老年人,提供每月17至50小时不等的助餐、助洁、助医等护理服务。

提升特困人员幸福指数,除了创新供养模式,也离不开全方位的服务监管。岚山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敬老院服务管理监督全覆盖。

线上,该区选定日照市12349养老服务中心,对全区敬老院实现服务监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行高清大屏视频监控,对重点内容、重点部位全流程追踪监管。

线下,建立检查监督常态管理机制。采取每月不少于4次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敬老院开展常态化管理监督。同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由第三方负责制定各乡镇敬老院餐饮、护理、安全等工作规范,实现各敬老院服务标准统一,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护理水平,不断织密扎牢更有温度的社会救助网络。

新闻推荐

日照市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和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专项行动

本报讯(记者张莹)12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日照市开展“担当守红线、打赢攻坚战”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暨防范...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