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海”扬波绘盛世 日照市统计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日照日报 2019-10-17 02:52 大字

本报记者 秦钊

30年,他们风雨兼程、昼夜不舍,在数字的长河里千淘万漉、披沙拣金,辛勤地描绘着日照腾飞的画卷;30年,他们不负重托、砥砺奋进,在键盘的清脆敲击声中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弹奏出了全市统计事业的最强音。

站在岁月的滩头深情回望,可以说,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种前行,他们都不曾错过。

分享历程——— 统计力量不断壮大

悠悠历史长河,时间的刻度会因记载的重大事件而具有特殊意义,发展的高度会因立于新的坐标而与众不同。

1989年,伴随着地级日照市的设立,市统计办公室正式成立,从此日照的统计事业翻开了崭新篇章。

基于国家对统计业务的具体细化以及城市建设的需要,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市农村经济抽样调查队人员力量逐渐充实起来,日照的统计队伍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时间一晃来到1994年,这一年,市统计办公室正式改称为市统计局,同时市普查办公室、市统计信息咨询中心纷纷成立,日照市的统计事业迎来发展高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01年4月,市统计局内设机构由5个调整为7个,市普查办公室更名为市统计普查中心。此后,市企业调查队、市服务业调查中心、市能源统计调查中心先后设立,国家统计局日照调查队独立设置,市统计普查中心加挂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牌子,全市统计调查事业扎实推进,调查网络越织越密。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发展路上风华正茂。2018年3月,市统计执法监督局设立,日照市依法统计、依法治统进入新时代。2019年,根据市委、市政府机构改革需要,市统计局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统计执法监督局、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统计科、工业统计科、固定资产投资与贸易外经统计科,各科室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为日照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30年风云激荡,30年春华秋实。

3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步伐,全市统计力量不断壮大,全体统计人以让全市人民真实了解市情市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为己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发展的坐标中谱写了一篇篇富有日照特色的生动篇章。

聚焦主责——— 统计数据准确可靠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202.17亿元,是1989年的76.6倍;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亿元,是1989年的124.8倍;2018年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4.38亿吨,是1989年的48.7倍……

我们在读这些数字的时候,总能感慨城市发展之快,殊不知,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浸透着多少统计人的汗水与辛劳。

统计工作,根在基层;统计数据,实在基础;统计事业,利在千秋。

大到国库收支,小到柴米油盐,什么事都离不开统计。如何把“死”数字变为“活”情况,如何既管好“数库”,又当好“智库”,日照的统计人一直在努力。

数据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日照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数据审核检查和评估分析,实现统计数据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联网直报各项规定,坚决守住四条红线,强化联网直报即报即审制度,提高数据间的匹配性,确保企业源头数据准确可靠。

重点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推进工业、投资、贸易三大领域改革。增强责任担当,坚持依法统计,着力解决部分行业数据质量不高问题。

严格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抓好责任落实,严肃责任追究,建立全程、全员、全域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统计部门会同组织部门、纪委监委,建立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体系。

基层基础更加规范———各级统计部门和全部“四上”企业建立了统计工作台账,在全市推行“一企一档”和投资项目“一项目一档案”。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严格企业和投资项目入库、退库标准、程序,单位名录信息更加准确。

推进改革——— 统计发展探出新路

统计工作,既是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的基础,也是上层建设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大力推进在地统计改革,实施四大工程和一套表联网直报改革、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统计保障,是时代赋予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市统计局在改革中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法制保障,推进依法治统,深入开展统计方法制度探索研究,走出了日照版改革新路径。

探索日照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路径。出台《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依法统计、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加强统计调查管理。配套出台《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与《实施意见》同步印发,增强改革合力。

创新开展“十大专项”统计监测。出台《日照市十大专项统计监测制度(试行)》,设置了能够重点反映产业规模、速度、效益及对全市经济转型发展贡献的指标体系。制定《日照市新旧动能转换统计监测制度(试行)》,设置新生动能培育、传统动能改提、质量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扩大、生态环保改善6类一级指标、27项子指标,突出日照特色,为反映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和成效提供了量化标准。

研究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研究制定“综合质量效益、新发展理念、群众主观感受”三合一的指标体系,优化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共设置41项指标,保留原体系指标15项、新增26项。

改进经济园区统计监测制度。健全完善《日照市经济园区发展统计监测制度》,增加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产业聚集度、研发投入占比等反映园区产业布局、质量效益、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指标,为“双招双引”和“突破园区”考核提供依据。

开展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调查。根据国家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计划、方案,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人口、经济、农业等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至今,已经组织实施了六次人口普查、四次经济普查、三次农业普查。

强化职能——统计服务风采奕奕

一个时代的发展,总是由不同的历史段落连接而成,每一个段落都演绎着不同的精彩。

近年来,市统计局树立“互联网+统计服务”思维,强化“开放办统计”意识,在统计服务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全面强化职能,增强新本领,实施新举措。

建立“两微一端”矩阵。建立了“日照统计”微信、微博、头条号、企鹅号、抖音号,开发了“数据日照”APP,构建了市县两级日照统计新媒体矩阵。制定了四制度一办法四榜单的“4+1+4”双微平台管理体系。采取“成立一支队伍、建立一套制度、培育一个矩阵、制定一年计划”的“四个一”模式提升新媒体矩阵效能。“日照统计”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在全国统计系统近400个公众号中位居前列。

丰富传统统计服务产品。编写《经济基础知识》,对常用经济指标、统计知识以及区块链、黑天鹅、灰犀牛等新经济术语进行解读。编写《日照市“四上”企业统计服务手册》,助力提高全市基层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水平和业务能力。改版统计月报、统计年鉴,增加服务板块,调整服务内容。将《日照统计手册》全面改版为《日照统计服务手册》,增加区县、经济园区情况介绍和统计指标。设立了《统计专报》,将最新数据、重要分析第一时间呈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台《加强统计监测服务全市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六大工程”、“二十条措施”服务全市项目招引建设。

创新统计数据发布形式。定期召开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每季度组织专业科室人员接受主流媒体采访,解读经济热点。定期召开媒体恳谈会,推介统计工作,征求意见建议。修订《日照市统计信息新闻发布制度》,制定发布流程图和时间表。

实施基层统计人才培育工程,增强全体统计人核算、调研、预警、创新和斗争五种新本领,采取有计划、有责任、有规矩、有作为、有督查“五有行动”,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中坚力量。

勇立改革潮头,谱写发展新篇。

一路走来,日照统计人跋山涉水、日夜奔波,于艰难险阻中爬过一道道坡,迈过一道道坎,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以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为目标的新路子,实现了统计工作和经济发展“双赢”。

展望新时代,全体统计人将坚持“创新、落实”工作主旋律,聚焦聚力统计工作主职责,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深化统计改革创新,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为实施“五城同创”、推动“十大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提供坚强统计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书写华彩乐章。

新闻推荐

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田玲)近日,日照市东港区第五小学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教育活动。当日,少先队员...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