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年前,老家拆了

日照日报 2019-08-21 05:03 大字
胡亮

随着近几年日照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民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这让我想起25年前——— 1994年日照建市5周年时,日照从石臼开始的第一批大规模旧城改造的情景。

记得1994年刚过完春节,天气还有点寒意,就听到父母在讨论要拆迁的风声。刚刚10岁的我,还不能马上理解这意味着什么,只是感觉自己的乐园要搬家了,更多的是期待与小伙伴以后有了新的乐园去探险。此后每天我追问父母什么时候搬?搬到哪里去?父母总说快了、快了,偶尔会感觉到父母的一丝担忧。因为拆迁后,临时居住地还没有着落,而我早已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准备搬家。那时的租赁房屋没有现在这么多,由于都是当地居民,外来人口很少,出门大多是熟人,现在出门遇到熟人已经比较难了。

1994年3月份的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家里来了很多人。他们拿着米尺在测量房屋的长与宽,并且在本子上记着对院子里的一些财物进行的价格评估,原本一些院子里在我看来没有价值的财物,也评估出了应有的价值,临时建筑是不算评估价值的。从通知到搬迁,限期1个月左右。大家虽然对老房子很有感情,有的已经居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每当下雨,那时基本上没有污水处理,并且经常因为污水下水问题,造成邻居有些矛盾,所以大家对搬迁都很积极。在老房子的最后一晚,记得已经停水停电,放学回家晚上点着蜡烛写作业、吃饭。当时家家都有一根电线杆用来调节电视信号,当天晚上亲戚把电线杆拉走继续使用。第二天一早我跟往常一样就去上学了,只是临走时父母告诉我,中午放学到亲戚家。中午放学后往亲戚家走会路过自己家。屋子正在拆迁,我走近抬头一看,顶上已经有一个大窟窿。居住这么多年的家被拆的“惨不忍睹”,着实吓了我一大跳,直至现在心里还有阴影,最近的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看到有人在老家的房子上拆房。

在亲戚家住了1个多月,寄人篱下有诸多不便。最简单的作息时间,餐饮口味等都不相同。父母通过朋友找了间附近没有拆迁的房子租住。1994年夏天,曾经一条一条的胡同,一片一片的灰瓦都变成了建筑工地,那个冬天也因为建筑工地的热火朝天,似乎也感觉不到寒冷。我家很快就迎来了在外漂泊的第一个春节,以往每年去拜年的亲朋好友,因为都搬到了临时住所,到处打听也找不到,那时手机还没有普及,索性就没去拜年,初一直接去海边溜达。1995年五一过后,开始分房了,选房顺序与现在基本相同,同样面积抓阄按顺序选房。只是在价格方面与现在的回迁房差距很大,当时置换楼房,例如:70—100平方米的房子,约每平方米600元,总共4.2—6万元不等。每家基本上除了拆迁折价款1—2万元,还要再缴2—4万元的购买款,置换楼房。记得我家三居室90多平方米,除了扣除拆迁款1万多元,又缴纳4万多元。

房子分配下来拿到钥匙,生活随之带来了很大的变化。1995年夏天每天晚上的重要活动就是亲友之间相互参观新房,讨论如何设计装修,接下来看到不错的样板房,都希望包工头到自己家装修。导致在那个年代,装修风格严重同化,甚至很多家庭家具都是一样的。入住后小伙伴每天聚集在一起玩的时间少了很多,放学后都是各回各家关上门,只有周末关系不错的几位小伙伴会约了一起在家里玩,但空间也小了很多。与之前住平房时在门口喊一声就蹿出来玩,那种疯劲不可同日而语了,感觉从群养变成圈养。与少年儿童相比,成年人的夜生活似乎丰富了很多,晚饭后小区的活动广场,健身、跳舞、打球的队伍越来越多,各种器材晚上也从未停息。楼下有了便民的小菜市场,做饭烧菜也方便了很多。一年的时间,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样一个祥和安乐的居住环境,199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小区。

如今30载的日照再次扬帆启航,海龙湾规划起点更高,区域发展势头更强,靓丽的家乡未来可期。

(投稿地址:r z r b 3 0 n z h w @ 163.com,联系电话:8779520。邮件请注明“30年征文”字样,征文需署作者真实姓名并附联系电话。)

新闻推荐

丰富居民夜生活

8月18日,东港区香河街道江豪社区在金港美丽园小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邻里情追梦新时代”晚会。活动由社区...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