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环保一线的执法“尖兵” 记岚山环保分局环境监察大队负责人于洋

日照日报 2018-12-13 01:55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季平 通讯员 张小露

12月5日一上班,于洋打开电脑,翻开工作笔记,梳理一天的工作,向执法人员布置任务,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手机上又来了电话,同时,心里盘算着还有几个案件没查处……这是他来岚山环保分局的第575天,几乎每天都是如此。

2017年5月份,从市局行政科室转换“跑道”到基层执法一线的于洋,成为岚山环保分局的环境监察大队负责人。从行政科室到基层执法一线,工作模式、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及时转换角色,学习业务,熟悉情况,他秉公执法,服务群众。除了做好大队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处理,他还要负责各级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案件,对他而言,环境保护没有小事,存在违法就要坚决打击。

于洋表示,如今社会上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但基层环保部门实际上又有着工作量大、人员不足、技术短缺的无奈,担负的责任与自身诸多条件不匹配、不对等。到了基层一线,需要的时候,都是5+ 2、白+黑地工作。“但这是一份责任,更是群众对我们的信任。”于洋说,因为这份责任,他愿意做环保一线的执法“尖兵”。

采访的前一天凌晨,于洋刚和自己队友结束了一次对辖区内木材加工生产的夜查。夜查前,检查完设备、准备好材料后,钟表指针已指向23:00,尽管如此,凌晨3:00夜查准时开始。三个小时的夜查结束,晨曦初露,于洋决定,让夜查的队员们休息一下,自己因还有没处理完的工作,继续坚守岗位。他说,这种夜查行动大都是随机的,在这次夜查前,他们在前半夜开展过一次了但毫无所获,于是决定在后半夜再查一次,果然发现了环境违法行为,他们当即进行了处理。

基层环保工作,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环保热线电话一响,就是环保卫士行动的命令。“我们时刻准备着。”于洋说。

今年以来,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82起,罚款金额934万元,办结各类环境信访投诉800余件,这一串数字记述的是,于洋和他队员的付出与艰辛。

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占据于洋和他队员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比重,但这项工作中的困难远远超过想象,于洋总是以勇于担当的精神直面困难,着手解决各项问题。

岚山区位于两省三市的交界处,边境界限模糊地带人员成分复杂,“散乱污”企业总是会利用漏洞,见缝插针,建设环境违法项目,并进行违法生产。2017年夏天,于洋跟队员查封了在鲁苏边界进行违法洗沙和石子加工的多个小企业,但利益驱使让这些企业很快“死灰复燃”,于是,于洋多次前往现场调查取证,多次直面违法当事人,他从没畏惧过,内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收集证据,联合多部门执法,依法清理取缔。前前后后历时近一年,多次与违法者周旋,最终将他们彻底取缔。

执法过程中,总会遇到案件历时长,情况复杂,甚至还要协调多个部门,但从不半途而废的于洋说,每当这个时候,支撑自己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一份责任,“穿上这身制服就要担起这份责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承担起群众对环境的期待。再苦、再累都要坚持。”

2018年8月,于洋对一家生产废水未经处理,存放于厂区渗坑的非法生产企业进行查处时,遭遇了顽固抵抗,违法者懂法善于周旋狡辩。取证后,在调查询问时,当事人翻供,拒不承认自己的违法行为。本已铁证的事实却卡在最后环节,于洋决定,正面“突围”,不顾暴雨的恶劣条件,他跟当事人到达生产现场,一一对质,最终,在事实的铁证面前,当事人失去抵抗的最后“砝码”,俯首认罪。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说着于洋拿起了放在手边的整理好的案件卷宗,记者发现每个几乎都有二三十页,于洋说由于大队队员少,一些棘手难办的工作,自己全都承担了起来。每天至少七八十个电话,执法检查、接待来访群众、处理日常事务,文字材料和报告等文件式工作,于洋只能用细碎时间将其“拼凑”起来。

在与污染作斗争的一线,执法人员的脚步从不停歇,采访完记者准备离开时,于洋电话又响了起来……

新闻推荐

日照市政府召开第31 次常务会议 李永红主持

本报讯12月1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永红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省有关通知和会议精神,研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