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村史馆留住乡愁铭记历史
本报通讯员 王绪君
铜制的酒壶、锈迹斑斑的船锚、巨大的鱼骨标本、发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老物件都在讲述村子的古老故事和发展变化。11月14日,在岚山头街道官草汪“渔村记忆”村史馆,街道居民聚集在老物件前,讲述着原来的点点滴滴。据了解,官草汪“渔村记忆”村史馆承载着全村居3366口人的乡愁,这也是岚山头街道首个村史馆。
近年来,岚山头街道多个村居完成拆迁工作,各村村民陆续搬进新房,但老百姓该如何记住变迁、留住记忆呢?
该街道的官草汪居率先启动了村史馆的建设,动员全村力量,通过老人口述的历史,深入挖掘村史村情、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的同时,辗转多方搜集资料,特别是日照档案馆现存的文献资料,经反复研究整理后,规划建设村史馆记录官草汪居的奋斗历程与光荣成果。
这个岚山头街道首个村史馆,以“渔村记忆”文化主题,按照时间轴串起“大事记、榜样力量、荣誉墙、人才辈出、展望未来”等村史内容。通过一张张照片、一行行文字、一段多彩视频,全方位记录了这个500多年小渔村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官草汪人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忠诚为民、一诺千金的人物力量。
“我们村居有全国劳模柴立清、中国好人宋祥善,还有‘中国最美渔村’的美称,这些国家级名片都让官草汪人倍感自豪。”岚山头街道官草汪居党总支书记宋友金说,每个时期的资料照片、村史文物都将官草汪的发展历史一一展现开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没有村史馆,再过几十年,谁还记得曾经的村子和历史呢?”宋友金若有所思地说,村史馆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不单单只是记录历史,让广大群众了解村情村史、名人事迹,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传承,通过这段文化历史,增强官草汪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官草汪人敢闯敢干、勇立时代潮头,用一个个感人事迹谱写着官草汪“红船”精神。这里有着悠久的耕海牧渔文化,近年来,他们不仅借助靠海临港的优势,大力发展海上养殖业和捕捞业,还借助全区海洋特色旅游发展东风,立足渔俗文化,聚力打造一个滨海旅游新品牌,向外界展现一个全新的“最美渔村”形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费洪芹“立冬了,我们公司研发的这款超级隔热保温型玻璃就属于节能型玻璃,在冬季,可以大大减少室内热量的逸...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