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累计节省农业灌溉用水2079.31万立方米 岚山:拧紧农业种植“水龙头”

大众日报 2018-11-06 05:50 大字

□本报记者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费海涛

“省水,也方便得很。”10月26日,浇完越冬茶的岚山区巨峰镇前黄埠村村民黄建东说。今年,当地开始采用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灌溉茶园方便又省事,拿着卡就能浇地了。”

地头“站”着智能管控设备,地面“爬”着黑色的胶管,如今,走进巨峰镇后黄埠茶叶种植片区,难觅传统农业灌溉系统踪迹,随处可见的是现代化灌溉设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突破粮食、农业相关产业生产的水资源瓶颈,节水是根本出路。为将“浇地”转向“浇作物”,自2012年起,依托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岚山区连续7年投入1.9亿元,推进节水增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坚持规划先行,岚山区制订了《岚山区创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工作方案》,印发了《日照市岚山区高效节水灌溉“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全区开发建设了巨峰水库灌区、土山河灌区、巨峰河灌区、柳古庄河灌区、绣针河灌区、柳黄沟水库灌区等中小型灌区100余处,建成灌排泵站109处。

其中,在景阳青茶园采用微喷灌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从而实现灌溉自动化;在巨峰镇前黄埠片区采用刷卡收费灌溉系统,用户直接刷卡进行灌溉,实现用户自主灌溉,自动收费;在黄墩镇采用自动控制启停系统,对泵站实行远程控制从而实现灌区泵站自动供水、自动控制、分区管理的无人化管理模式;在万平茶园采用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技术,有效解决了给水栓影响农机耕作的问题。

立足效益,推行科技化应用。岚山区还探索实施了在茶园高效节水灌溉中应用手机远程智能控制灌溉系统,推行“互联网+水利”模式,建设“智慧水利”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互联网水肥一体化新技术,对水库、塘坝、泵站、田间出水口等农村水利工程实时监管和动态数据监测传输,实现从源头到地头的精细化管理。目前,黄墩镇、高兴镇、巨峰镇、中楼镇农田水利设施监管已与区级平台联网。

岚山区全面强化管护队伍建设改革,采取从水费中提取、岚山区财政补贴、争取上级财政补助的方式,落实工程管护经费。目前,已组建5处农田灌溉专业合作社,成立专门灌溉维修服务队伍。在全市率先推行“三员合一”,将原有的503名水库安全员、农村水管员、河道管理员合并精简至106名,严格奖惩,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集中培训2次。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对全区小型水利工程按照不同的工程类型,明晰所有权、明确使用权、落实管护权。目前已有2172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明确了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编制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化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5万亩的改革任务。

数据显示,目前,岚山区已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7.5%,占灌溉面积的72.5%。其中,管溉面积17.47万亩,喷灌面积4.32万亩,微灌面积1.34万亩。全区7年累计节省农业灌溉用水2079.31万立方米。

新闻推荐

岚山医养结合项目获省重点推介

□记者丁兆霞通讯员汪鸿飞报道本报日照讯记者日前从岚山区获悉,岚山区人民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入选山东...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