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三心”打造养老服务样板间

日照日报 2018-10-16 01:01 大字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 沈文梅)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岚山区民政局打造养老服务样板间,全面补齐社会化养老服务领域存在的公共养老设施不足、养老服务模式单一、社会参与力量薄弱等“短板”,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构建多核养老保障体系,服务更细心。

实施养老服务覆盖工程。通过“完善网络、整合资源、提升服务”等措施,全区8个乡镇(街道)均建有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中心,实现了养老服务全覆盖,全区社区养老实际床位数约900张,有效地搭建起了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实施社区养老提升工程。根据前期走访调查情况建立服务需求库,向全社会征集各类服务企业,对应建立服务内容项目库。老年人可通过“点单+外卖”模式,享受到理发沐浴、家政卫生、医疗体检等各类上门服务。

同时,组建志愿者队伍,通过结对帮扶、互帮互助等方式,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安全巡视、权益维护等公益性无偿服务。实施“公办民营”工程。开展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鼓励各镇办积极探索公建民营经营模式,通过租赁、代管等形式将敬老院所有权与管理服务权相分离,交给第三方进行社会化统筹管理。为更新公办福利服务机构的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模式,有计划地对一些乡镇、街道的养老机构交由民办机构来经营,碑廓镇路加养老、安东卫街道的康宁医养结合项目,都是该区开展社会化养老工作的有益尝试。

创新多维养老融合模式,服务更贴心。

创新“医+颐”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医中设养、养中设医、社区医护的三大“医+颐”医养结合模式,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急诊急救”等养老服务。目前,区级福利中心和多个乡镇敬老院已内设医务室,可为养老机构内居住和周边有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提供医疗服务。路加颐养院是引进台湾先进养生机构模式,建设“医+养”结合的养生、养老、康复、护理于一体的颐养院。康宁医养院目前也已建成。

探索实行分类供养。为切实解决失能、半失能和精神障碍类老人混养问题,将全区精神障碍类人员全部委托三院或其他精神类医疗机构代养,其他失能、半失能老人,委托专门机构给予代养,能自理的特困人员由原供养机构供养。制定了集中托管代养方案,由医养结合型的佑福养老院代管敬老院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供养。将在院有智力缺陷的老人从敬老院院民中剥离出来,与日照市精神卫生医院签订治疗合同,进行专业治疗,彻底解决敬老院混养问题。

打造多渠道养老投入机制,服务更走心。

政府补贴,自愿入保。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也逐步增加,老人受伤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例子屡见不鲜。为了进一步减轻老年群体的经济压力,岚山区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岚山支公司,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为老人群体提供身故、残疾保险补偿,实现特殊群体意外伤害全保障。个人自愿投保2份(每份30元),财政补贴10元,个人缴纳50元,按投保60元的标准进行理赔;针对50岁以上的五保户、低保户、扶贫户人群,投保1份,缴纳30元保费,可享受区财政补贴20元,按60元标准理赔的优惠政策。目前,保费金额达140余万元。

公益接力,破解个性服务难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吸纳社会公益组织、志愿团队入驻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打造公益项目,为失独、失能等特殊老人群体提供日常照护、心理疏导。各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村干部、党团员、乡村医生、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不定期为居家老人开展上门慰问、家政服务、流动义诊或保健讲座等各类为老服务活动。并成立社会义工助老组织,义工人员达500余人,利用节假日义务为老年人服务累计达到200余次。

新闻推荐

日照陶玉华拿到“铁三”最高殿堂入场劵

本报讯(记者黄建玲通讯员朱云泉)近日,从2018台湾澎湖国际铁人三项大铁赛上传来消息,日照选手陶玉华以总成绩12小时21...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